伍環這一下好尷尬,本以為,問問家裡人員構成,乃是人之常情,想不到卻勾起了那女人的傷心事。

原來,那女人名叫薛小雙,她父親薛奎是祖傳的手藝,專門掌勺的大師傅,廚藝精湛。

薛小雙家學淵源,從小也幫著父親打打下手,一來二去,也學會了個八九不離十。爺倆都是這門手藝,倒也不愁吃喝。

薛母過世的早,就是這父女倆在一起過活。薛奎的手藝,80以上都傳給了女兒,倒是不太擔心女兒的生計問題。

可是呢,老伴兒過世的早,怎麼給女兒挑選一個如意郎君,這就成了一個大問題。自己一個老頭子,對這方面也長不好眼睛啊。要是真有個什麼差錯,對不起小雙在九泉之下的娘啊。

尤其是,薛小雙長得有幾分姿色,好多身邊兒的男人都垂涎三尺,這更是讓父女倆感覺這婚姻大事要慎重,可別走錯了這一步。

擇婿,就成了這薛家最大的一件事兒。

話說七年前,薛小雙的鄰居寡嬸兒,登門來求親,提了一個男人,名叫王正平。寡嬸兒孃家姓王,這王正平是她的一個遠房侄子,據說是大學畢業,而且學的就是食品專業,和薛家這個手藝對路。

薛父一想,姑娘也成年了,又不念書,那就相看相看,成不成的再說,也別寒了鄰居的熱心。

就這樣,薛奎帶著薛小雙,寡嬸兒帶著王正平,四頭對面,坐在一起吃了頓飯。

誰也沒想到,這一見之下,這一對兒青年男女還就對了心情,彼此都相中了。王正平大個頭、有點瘦,但一副眼鏡顯得很有學者氣,薛小雙不施脂粉,卻是青春靚麗,兩人一見傾心,這就處上物件了。

沒過一年,二人結婚了。

婚後一年,薛小雙又給王正平填了一個大胖小子,這就是敦敦兒。這一家真是天倫之樂,幸福美滿。

大半年前,王正平在北都的同學,成立了一家專門給美食做點評的雜誌社,這就邀請王正平去北都一起發展。

家裡幾口人一合計,這事兒是好事兒。

孩子一天天長大,北都的教育那是老家能比的麼?因此,最終一致同意,去北都。

既定計劃是,王正平上班,老薛呢和閨女開一家菜館兒,這不也是兩條線兒賺錢,相當不錯的小日子。

這就是山東老菜館兒之所以能開張營業的原因。

眼看著一切都準備的差不多了,這菜館兒就要開業了。老薛跟這小兩口說了一件心事。原來啊,薛母過世的早,薛家那個鄰居寡嬸兒也是喪偶多年,薛奎和寡嬸之間,一個沒了老婆,一個沒了丈夫,又是鄰里鄰居的住著,早就有了那麼點意思。

可因為薛小雙年紀小,倆人又怕鄰里們說閒話,就一直都單著,也沒推進這個事兒。

可是呢,寡嬸兒家有了力氣活,老薛幫著幹。薛家有了針線活,寡嬸兒幫著做。這種生活上的扶持,早就把兩家形式上的那堵牆給抹平了。

要不,薛小雙的婚事,寡嬸兒怎麼那麼上心呢?在寡嬸兒心裡,這薛小雙就和自己的孩子沒什麼分別。

王正平和薛小雙這兩個人,相識相知到結婚生子,這一晃就是6、7年了,薛奎和寡嬸也感覺年紀越來越大了,這就琢磨著,能不能也找個機會跟孩子們把事情挑明,如果他倆不反對,就也準備來個梅開二度、夕陽無限好。

可是呢,因為搬家到北都,又籌劃著這個老菜館兒,一直是忙的不亦樂乎,老薛這總算是有機會把這事兒給說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