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東雅,現在主要工作就是洪星村那裡玻璃廠的興建;九塘村療養院專案;還有就是興地建築公司舊址寫字樓的立項,設計等。

玻璃廠的興建有梁彬在主持,基本沒什麼問題。等廠房建好後,林秋安排綠林好漢過去安裝生產裝置就行了。

療養院專案還在進行各種手續辦理,這是急不來的,需要各方面的配合才能辦成。

興地舊址的寫字樓,林秋將其命名為興地科技大廈,以紀念綠林建設公司的前身興地建築公司。至於為什麼不叫綠林大廈,那是因為林秋打算以後資金充裕的時候,在東雅拿一塊大一點的地,建一棟真正的綠林大廈作為總部,這個也是急不來的,飯總要一口一口吃。

興地科技大廈擬建三十層,樓高一百一十八米。為正方形立柱形狀,外牆整體為玻璃幕牆,幕牆的玻璃全部使用最新的太陽能光電玻璃。

這種玻璃由綠林新材料公司下面正在興建的玻璃廠生產,預計大概半個月後就能正式投產。

興地科技大廈帶了科技兩個字,自然不會只有太陽能光電玻璃這一個專案吸引人的眼球。林秋準備把整棟大廈建設成為國內第一棟能夠自給自足,自我完善的建築。

大廈外觀是四十五米乘四十五米正方形立柱沖天而起,實際上是呈田字型的四個二十米見方的小立柱組成,每個立柱之間中間有五米寬的縫隙,每四層設有有一個連廊,連線每個小立柱。

而四個小立柱之間的一個從上到下的五米見方一百多米高的空間,安裝有二十個直徑五米的風車。當風從四個立柱的縫隙吹過時,因為狹管效應,會形成極大風速,帶動風車發電。和外幕牆的太陽能玻璃發電形成互補,供給整棟大廈所需的能源。

城市裡的大廈,一般在氣溫調節方面也就是空調所耗費的能量佔比最大。

而興地科技大廈裡,只是太陽能玻璃對陽光進行調節這一項,就能夠使大廈室內溫度控制在二十到二十八度之間。再透過空氣調節裝置在調節空氣質量的同事進行微調,即可使室內溫度保持在使人體最舒適的二十三度到二十五度之間。不但節省了大量的空調能耗,更可以減輕整棟大廈的負荷。

又比如使用新型材料減少垂直升降的能耗,使用節能燈具減少照明的能耗等等。整棟大廈在節能方面無所不用其極,最大程度的兼顧了節能和使用者的方便舒適之間的最佳值。

林秋的目的就是要透過這棟大廈,來展示綠林新材料和綠林建設的真正實力,讓更多人能夠感受到新型建築方式的魅力。

時間不知不覺過去。這段時間每天都有人打電話來詢問建築構配件的價格,也有人上門來考察。林秋知道這是準備參加梭魚島專案投標的建築公司詢價,他兌現給卜曉晴的承諾,確實就按平時的價格報過去,沒有坐地起價。

當然,因為梭魚島所用的材料量大,其實應該價格還能便宜點才對。不過,現在還沒到需要主動降價的時候。

三月中旬,桃花島終於迎來竣工的日子。

楊凌沒有大張旗鼓的宣傳,只是組織了竣工驗收,把該付的工程款付給林秋,然後就偃旗息鼓。他是在等待櫻花島的竣工,然後才是真正的大戰。

林秋收到工程款就高興了好一會,加上綠林新材料的收入,他現在有兩億元在手。

手裡有糧,心中不慌。首先是把銀行貸款還清,把抵押在銀行的興地建築舊址產權拿回來,才可以進行興地科技大廈的建設,這一筆就要花掉一億兩千萬。

剩餘的錢全部撥給綠林建設,然後透過綠林建設投到療養院專案和興地科技大廈專案上。

這天林秋正和穆珍珍商量事情,穆珍珍接了個電話,然後對林秋說道:“建業銀行信貸部的龐經理想約你去他辦公室談點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