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秋到家時陸芊芊還沒回來,林秋打了電話給她。

陸芊芊說要開會,晚點回家,讓林秋自己先做飯吃。

林秋心裡也有事,就不想太麻煩做飯,下了一盤速凍餃子吃完,就在書房裡面上網查資料。

林秋本就沒有企業管理的知識,更別說經驗,突然接手一家建築公司,很多事情都是兩眼一抹黑。和趙興發、穆珍珍商議公司的事情時,談論的東西有很多他都只是一知半解,只好全程扮高冷。

沒辦法,只怕一開口就露餡,在手下面前落了面子。

雖說今天和林院長聊天時,林院長說了很多管理企業的竅門。也說過當老闆專業水平不重要,最重要要懂得用人,要放權。

然而說著容易做著難。怎麼樣算是懂得用人?用穆珍珍算不算?用趙興發算不算?湘南幫的人如果回心轉意,能不能用?

放權要放到什麼程度?抓得太緊自己累,而且效果不好,如果放得過鬆,又會不會養出第二個湘南幫?

除了興地建築,他手上還有一家材料商行,一家新材料公司,兩家材料生產工廠。都需要他來管理。

因此,他這些天每天回來馬上上網查詢資料,關於專業的,關於法規的,關於管理的,方方面面。還有國內和國際上關於建設方面的發展趨勢等等。

網上的資料雖然多,但是真正有用的卻少,有很多還模稜兩可,更多的只是一鱗半爪,並不系統。

某些建築方面的專業網站需要註冊和充值,才能下載有用的資料。

林秋現在倒不差這點錢,在幾個比較大型的建築行業網站都註冊和充值了,然後下載資料,如飢似渴潛心鑽研。

網上的資料還是有很大侷限,關於企業管理方面,他還想報個培訓班或者研修班什麼的進修一下。可這樣一來,時間可就有點緊張了,林秋還是有點猶豫。

對於建築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他在決定買下興地建築之前就有比較明晰的想法。

裝配式建築,在米國,德國,島國等發達國家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在國內則仍處於起步階段。國家近幾年決定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築,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各級政府近幾年也陸續頒佈很多關於支援裝配式建築發展的政策。

可以說,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相對於傳統的建築方式,裝配式建築都是一個可以看得見的超大藍海。

而林秋有系統提供的先進材料和技術,則比那些發達國家掌握了更多的籌碼。他必須讓這些籌碼發揮出應有的作用,甚至想辦法參與到行業新標準和新規範的制定中,才能掌握最大的主動權。要做到這些,林院長和他的建築設計研究院,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非常明確,以類似桃花島專案那樣的裝配式建築為核心業務,傳統建築業務為輔,是興地建築未來幾年的發展方向。

因此,面對湘南幫李南農李南清等人的威脅,他一點也不在意。完成現有的四個在建專案,興地建築這艘船的船舵,就要在他揮手之間來一個大轉向,奔向那有著動人前景的藍色海洋。

不知不覺夜深了,林秋看看電腦裡面的時間,已經晚上十一點多,陸芊芊還沒回來。

他想要打電話給陸芊芊問一下,剛拿出手機,就聽見外面有汽車開進院子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