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農產品公司(第2/2頁)
章節報錯
蔡家村就挨著九塘村,兩條村子的小孩都在同一所學校上學,平時也經常在一起玩。所以不到二十分鐘,菜頭就到了。
菜頭大名蔡國強,中等身材,瘦瘦的,戴副黑框眼鏡,身上的衣服有點髒。既有農民的邋遢習慣,又有點文化人斯斯文文的氣質。
蔡國強似乎不善言辭,『性』格跟小叔是互補型。但是一說到育菌房,卻又滔滔不絕,和林秋足足談了一個下午。
林秋早已經胸有成竹,從系統買的方案自然比蔡國強自己『摸』索的強了不是一點半點。林秋一個下午主要的工作,就是說服蔡國強接受自己的方案。
每當蔡國強提出一個設計細節時,林秋都能馬上提出另外一個更加合理的方案。
到後來蔡國強都有點詫異了,“現在工民建的大學生,這麼厲害嗎?這可是專用的育菌房!我查了很多資料才作出的設計,有些還是外國資料。你怎麼這麼快就能理解並且提出更好的方案?”
林震西嗤笑道:“我侄子現在是映美裝飾的設計總監,也是首席設計師,你說牛不牛,有他把關,你就放心吧!他提供給我們的肯定是最專業的育菌房。我看你們也不用談了,過來喝茶吧!”
接著又談利益分配的事情,合夥做生意就是這樣,先小人後君子,大家都遵循這個規則最好。
林秋沒精力去摻和他們的經營,只想收點租金就算了。反正成本才十萬塊,一萬塊錢一個月的租金,不到一年就回本了,後面都是賺的。而且按慣例以後每年租金可以遞增百分之十,算下來挺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林震西和蔡國強這邊,租金也就相當於一平方十塊錢而已。得到一個這麼大而且專業的育菌房,而且裡邊所有設施齊全,更是很划算的事。
不過蔡國強卻認為這樣對林秋不公平。因為表面看來,林秋要建的育菌房連裝置起碼要投資七八十萬,投資最大卻獲利最小。就這樣收租金,恐怕得六七年才能回本。
蔡國強就提議三人共同成立一家農產品公司,林秋用育菌房及裝置所有權入股,佔股百分之五十;林震西用二十萬現金入股,佔股百分之二十五;他自己用技術入股,佔股百分之二十五。
這個方案反而林秋不同意。其實這個公司最大的利潤點在於荔枝菌的種植技術,如果成功了,可預期的利潤相當高。這下林秋叔侄倆佔了百分之七十五,就好像他們叔侄二人搶了人家的科研成果一樣,而且小叔林震西的佔股比例太少,對他也有點不公平。
現在還沒成功,大家都覺得沒所謂。假如到時成功了,很難說不會生出什麼齷齪事來。
最後商定的方案是:林秋用育菌房和裝置的使用權入股,佔股百分之二十,林震西用二十萬現金入股,佔股百分之四十,蔡國強用技術入股,佔股百分之四十。
這樣的話,育菌房和裝置的所有權還在林秋手裡,相當於用租金入股,換言之,不收租金,改為每年分紅,而且有百分之二十股權在手。
假如荔枝菌種植專案獲得成功,百分之二十的股權和紅利肯定比收租金划算得多。假如專案失敗,林秋還可以用育菌房和裝置種植其它菌種,不會血本無歸,而他們兩個則什麼也撈不到。
三人談妥,只等大伯把菜地的承包手續辦下來,就馬上開始建育菌房。這個由林秋一手包辦,他們兩人就不用『操』心了。
喜歡大建築商請大家收藏:()大建築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