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奧數落選(第1/2頁)
章節報錯
簡淩記憶中的高三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書山題海。
三年高考五年模擬來一套。
黃岡密卷確定不看看嗎?
王後雄最新高考預測新鮮出爐。
堆積在課桌上的書佔據了五分之二的桌面,剩下的那五分之三用處也明顯的很——用來做題的。
九十年代的高三生活一點不比二十多年後輕松,當學生們意識到之前還為高考報名緊張的高三學長學姐們已經離開了,那種緊張的氛圍彌漫在校園裡的每一個角落。
尤其是江城一中今年高考成績並不理想後,這種緊張氛圍更為濃厚。
整個鄂省高考錄取率創歷年新低——百分之二十八,而江城一中的錄取率也只有百分之三十五點七,換句話說,高考時班裡同學是三選一的機率。
這種緊張的氛圍伴隨著幾個轉校生的到來更為明顯——轉校生是高考落榜了的前高三考生。
和劉靈那會兒的高考不同,這會兒高考落榜後還可以繼續考,只要交了複讀費,你完全可以在原本的高中裡繼續讀書。
只不過複讀生總歸是在新的一年高考中佔據一定的錄取比例,這對於高三應屆生並不公平,因此在國慶節前鄂省出臺了新的政策——複讀生參加高考,錄取分數線比應屆高三考生高十分。
從趙雲麗那裡得知,其他省也出臺了類似的政策,只不過區別在於到底是高十分還是高二十分而已。
要知道,今年鄂省的本科分數線496,專科分數線494,中專分數線492分,四分之差決定所去學校的好與壞。
當然在就業需求大、專科也是讀大學的九十年代,有大學讀就是好的。
可是之於複讀生而言,這四分卻是決定了讀大學還是落榜,他們就是被這四分拒之於校門外,如今分數線平白提高了十分,他們怎麼可能接受?
人都是聰明的,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最簡單的辦法,改名字,換學校。
去一個陌生的學校,頂著家裡人或者親戚朋友的名字去複讀,用一個全新的身份應對明年的高考。
三班對於幾個轉校生身份很是好奇,尤其是對五人之中的女生,“甘永超,記得打掃衛生。”
一個一點都不像是女孩子的名字,被班裡同學合理懷疑是複讀生,大機率的頂替了自己哥哥或者弟弟的名字。
因為有時候你這麼喊她,她一副沒反應過來你是在叫她的樣子。
甘永超就坐在簡淩和翟一諾的後面,對於班裡同學的那點隱隱約約的敵意——很有可能甘永超就會成為那三分之一,取代他們其中的一個,這同桌倆很清楚。
之前又沒什麼同學情誼,怎麼可能善意對待呢?
“與其敵視別人,倒不如想著把自己提升下。”翟一諾嘟囔了一句,這話簡淩是一萬個贊同。高考雖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說白了還是自己與自己鬥,而不是跟別人好勝鬥勇。
省裡十幾萬考生,少了一個甘永超,不還有趙永超,陳永超嗎?
提升自己的成績那才是關鍵,只是這世界上總是有人不明白。
簡淩繼續做數學題,她現在把幾本數學教材過了一遍,現在正跟著魏建國的進度進行第一輪的數學複習。
翟一諾看到簡淩一晚上都在做數學題有些詫異,“你打算報名?”
“啥?”簡淩被他這問題弄愣了,忍不住蹦出去過去二十多年經常說的話。
同桌被她逗得一笑,“裝什麼裝,我說你最近怎麼那麼賣力學數學,是打算參加今年的奧數吧?”
簡淩還真不是這個心思,甚至於翟一諾說這話的時候她都有些吃驚,這年頭就有奧數嗎?
“你要真想參加,報名也就是了,反正初選就是海選,也沒啥報名費。”翟一諾沒有再打擊同桌,文科班的數學成績向來差,簡淩之前數學差到簡直不像是班級前幾名的待遇,就算是最近努力在補習,可看她那功底,不像是能參加奧數比賽的水平。
去試試手也好,不過最好不要抱太大的期待。
“你想多了,我就是不想讓自己瘸腿而已。”晚自習結束,簡淩收拾書包準備回去,三班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學生是走讀生,簡淩和翟一諾都屬於這三分之一,不過翟一諾喜歡晚自習後再在班裡待個十幾二十分鐘再回家。
“等等我,一分鐘。”正打算走的人忽然間被喊住,簡淩還有一點沒反應過來。
倒是後面的王成顯忍不住問了句,“諾諾,不學習了呀?”
“滾。”翟一諾憋著嗓子低吼了一句,說了多少遍了不準這麼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