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著急,也容易發火。”

“吃過什麼藥嗎?”

“吃過,先前大夫給我開了逍遙散和龍膽瀉肝丸,吃了有七日,最近肚子更加不舒服,而且……”說道這,女子聲音漸漸低不可聞:“今早起來就鬧肚子……拉稀…….”

“脈沉弦細。”張介賓號完脈,得出結論,又看了看舌苔,頓時皺起眉來。果然難度真的高啊!這第一個患者,就出現了舌脈不符的情況。

心念電轉,思考起這舌脈不符,該如何判斷,如何取捨。

這第一個患者,就給張介賓來了一個下馬威,讓他先前獲得榜首的喜悅全消。

這樣的患者,在外面想隨便找一個大夫就看好的機率太低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因為對方太年輕了,很難出現虛症,如果按照舌象來判斷的話,以清肝涼血來治療,這又是一個大問題!

總之這就不是一個尋常病,看似吐血,脾氣也大,舌苔黃膩……但張介賓能肯定,女子其實是“虛勞”!

沒錯,這是醫家四診中,很難診斷出來的一種疾病,名為虛勞症。

虛勞,病名,出自《金匱要略·血痺虛勞病脈證治》,乃是正氣損傷所致的虛弱症和具傳染性表現為虛弱證候的疾病。

這種病,一般很難有主症,主要表現就是,沒有主要表現!

沒錯,因為,虛勞為五臟虛損所至,每一個臟器虛損,都有不同的表現。

患者看似是肝氣犯脾,導致脾虛。但其實際卻是因土氣不足,脾陽虛弱,導致了無法抑制肝臟的正常行為,這才出現了面部的青黃之色。

如果是肝氣過剩,則不是這樣的表現。因此,一步錯就會步步錯,逍遙散,針對肝鬱脾虛,可用於調和肝脾,但是力道過於弱小。

而用龍膽瀉肝,力道又過於足,過度瀉了肝膽之氣,反倒是會傷了肝陽,肝陽源於心腎之陽氣,傷了根本陽氣,脾陽就不足了。

醫家治病,難的是診斷,能診斷準的很難成為庸醫,當然不會治療也成不了名醫。

張介賓把這些理清楚,終於鬆了口氣,至於看似嚴重的吐血,在弄清楚這些之後,就不難理解了。

肝藏血,因肝氣不足,不能固攝血液而導致血外溢。

因此張介賓判斷女子的情況,正是脾陽腎陽,而為苦寒滑潤,伐其生髮健運之常,所以腹痛晨洩不食。同樣也是脈沉弦細的原因。

整體辯證治療的思路,自此已經完全清晰了。

這個考核,很有意思。不僅要寫診斷,還要寫按語。所謂按語,就是導致患者身體不舒服的原因。

張介賓寫道:“本案為三焦俱損,治療上先建中焦,因補土可以生金,腎關之虛,亦要仰賴於胃關。遂以補後天以滋養先天,方能獲效。”

隨後,張介賓自擬一方如下:

“蓮子去心)五錢,芡實三錢,白扁豆錢半,冰糖三錢,茯苓塊三錢,廣皮炭一錢,人參一錢,甘……”

當寫到最後一味甘草時,才想起藥架並沒有提供甘草這味常用的佐藥,甘草為上品之藥,具有解毒、補益之效,幾乎能與絕大多數常見藥搭配,都能起到輔佐之效,堪稱第一佐藥。

是藥三分毒,通常用君臣佐使搭配,才能興利除弊,發揮最佳療效。

張介賓見沒有甘草,這才開始反思自己,是否因甘草好使,過於依賴它了?

等去除甘草後,反而覺得這七味藥搭配更合理,張介賓大喜,繼續寫下:“三十副,緩緩多服為宜。”

藥不在多,恰到好處才能效如桴鼓。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