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群英薈萃

龔廷賢想了想如實說道:“我離鄉已久,對喻、劉、鄧三人只有耳聞,不知水平究竟如何,但我那族侄,自幼聰慧,這些年醫術有成,恐不在我之下了。”

“比起我們的四大青年醫家,恐怕只強不弱。”

眾人一聽龔居中居然醫術不在他之下,頓時大感意外,龔廷賢可是太醫院,數一數二的大能,唯一能與他相提並論的只有楊濟時。

可他二人都已經六十有六,自從五年前萬密齋病逝,雖然再沒有一位醫家能服眾,這不是後繼無人,而是有太多高水平醫家在世,讓眾人無法取捨之故。

徐春甫、孫一奎、方有執、李時珍、包括楊濟時和龔廷賢,任何一人放到任何朝代,都是能抗醫家大旗之人,可卻不幸的撞到一塊,以至於再不能出現像薛立齋、萬密齋那樣,主盟醫壇數十年的情況。

可這同樣也是醫家之幸,雖再沒人坐上這個盟主之位,卻開啟了醫家爭鳴局面。

當諸子百家於先秦爭鳴之時,醫家還沒自己的理論;當百家被罷黜,無數百家擁泵紛紛改頭換面,道家、陰陽家為首的百家一脈與醫家結合,進而催生了以《黃帝內經》為代表的醫家經典。

自此百家成就醫家,醫家延續百家,也得益於此,醫家一經誕生,便天然成熟,這不能不說是百家爭鳴帶來的饋贈。

自此中國醫學碾壓世界各族醫學長達兩千餘年,直到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才首次被現代醫學超過。

一千多年來,醫學雖越發完善,可卻一直是量變,而沒質變。直到金元四大家問世,首次開啟醫家爭鳴,但好景不長,只是曇花一現,便又沉寂兩百年。

直到此時,諸多大家相繼現身,共同拉開了中國醫學黃金時代的序幕。

在中國曆代名醫大家中,明清兩代醫家佔據了三分之二的名額,這是中國醫學史上當之無愧的黃金時代。

“不行,既然各地都出招了,我太醫院也不能藏著掖著。”

朱儒本來對這十年大比不太重視,因為他管事這四年來,自覺提拔了諸多青年醫家,斥退了不少捐獻進來的醫官。

在他看來,青年醫家再厲害也不能和太醫院相提並論,可這時聽龔廷賢說其南院、吳中紛紛出動大殺器,欲對太醫院實現降維打擊。頓時就坐不住了。

眾人一聽朱儒開口,頓時都看向他,等他後面的話。

“太醫院乃醫家聖地,執掌天下醫事,不能被地方上的人反客為主,依我看,吏目也能參加,就這樣決定了。”

“吳馬陳俞你四人都代表我太醫院參加後日大比,司馬吏目,你也參加。”

司馬大復一聽,連忙擺手道:“不可不可,一來我年紀不合適,二來吳中醫家繆希雍,算是我晚輩,早年曾向我求教。”

朱儒聞言頓時來了興趣,問道:“那繆希雍水平如何?趕緊說說,知己知彼百戰百勝嘛!”

“小繆比我厲害,對於醫學常常能發人所未發,想人所未想,醫術恐怕不在龔御醫那侄兒之下。”

司馬大復說道,他擅長的是外科,當年繆希雍就是前來找他切磋的外科醫學。來的時候是向他討教,到走的時候,一切就反過來了。

既然得知繆希雍會參加,他自然是不會再去湊熱鬧的,何況陳實功也已經參加,在外科造詣上,他也不如陳實功。

朱儒聽到隨隨便便出來一個,都是被手下大將推崇備至,頓時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就上來了。

“我決定了,太醫院自我之下,年紀不足四十歲的,全都給我去參加大比,勝出者代表京畿出戰。”

“我就不信,堂堂太醫院,還真被這些地方欺負了。”

眾人聞言,不由苦笑,天下之大,藏龍臥虎,不知有多少民間高人。太醫院還真不一定鎮得住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