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小友,你沒見我,不代表我沒見你,我還知你去了遼東。”

張介賓一聽很是驚訝,脫口而出道:“你還真回京了,怎麼不來找我?”

潛虛子搖了搖頭,嘆息道:“萬曆七年,雲遊北方時,聽聞曇陽子之事。我接連給王世貞、王錫爵去信勸阻,卻石沉大海。只得親往勸誡,當我趕赴江南,發現事已不可為。”

張介賓一聽是七年前轟動一時的白日飛昇事件,說道:“神仙之事,古已有之,敢於當眾驗證,曇陽子也不失為奇女子。”

在場就只有陳繼盛不知道這件影響深遠的大事,他叫道:“你們都在說什麼,我怎麼一句也聽不懂?”

張介賓沒有理他,只是問道:“敢問潛虛子,世上可真有神仙?世人可真能飛昇?”

潛虛子笑了:“世人有尊我為東宗之祖,似能與南、北、中三宗相提並論。你說我是人是仙?”

張介賓想了想,如實回答:“以功績而論可稱祖,但歸根究底還是人,只是非一般人而已。”

潛虛子點了點頭,說道:“自晉唐以來,外丹之路已證明走不通,如今我們各派都修的是內丹之法。是葛仙翁開創的內丹大道。”

“內丹即內練,所謂內煉,一言以蔽之,綿綿若存而已矣!”

青年道人、白玉瞻聞言都陷入沉思。

張介賓重複道:“綿綿若存?”

良久,青年道人說道:“道長的意思是讓我們不要過於執著?道生萬物卻不爭,受教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白玉瞻念了一段道德經,也對潛虛子行了一禮,說道:“弟子受教了。”

張介賓見二人都明白了,也不著急,只是有些不確定道:“你的意思是說不爭,不強求是吧?”

“貧道如今也只是一介凡夫俗子,我只知修行在於修心,至於日後能否飛昇,以後的我或許知道,但現在不知。”

潛虛子的話沒能讓張介賓完全解惑,他繼續問道:“據我所知,先秦之道是道,漢晉之道卻是神仙之道。無論是外丹、內丹、術法、醫學,都行的是神仙之道,長生之道。”

“而今的道門,傳承漢晉之道多,先秦之道少。敢問道長,您修的是哪家的道?”

張介賓的問話擲地有聲。

潛虛子卻笑了:“貧道師法百家,集百家之長,成一家之道。”

張介賓問:“東宗與南北二宗有何不同?”

潛虛子說道:“大同小異,南宗講究先命後性,北宗先性後命,我卻提倡性命雙修。三者都是兼修性命。”

“我這些年走過不少地方,發現無論僧道,都五花八門,傳承混亂,我雖是居士,是上清一脈,今屬正一。可我也不知其中奧秘,可否解惑一二?”張介賓想了想,說道。

潛虛子點了點頭,在廬內踱起步來,好一會才說道:“如今道門格局的形成,簡而言之:南北二宗歸全真,三山符籙歸正一,自此奠定如今北全真,南正一的格局。”

“上清一脈,以茅山為宗,是三山符籙之一,主修符籙,與我們主修內丹有別。但正一掌管天下道門已久,早已是難分你我。”

張介賓恍然:“也就是說,主修內丹還是符籙,是全真、正一最大的區別?”

潛虛子點頭,說道:“別說全真正一難分你我,就是道釋儒也一樣。你有空可在清虛山四處逛逛,會發現,哪怕這是道門勝地,也坐落不少寺庵。佛門勝地同樣有不少宮觀存在。”

“好!”張介賓回道,接著繼續問道:“既然道長也不知是否有神仙,那凡人可真能祈雨,符籙當真能祛病,雷法咒術又是否當真?”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