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第2/2頁)
章節報錯
“休寧生生子,無甚名頭,莫問我要書,雖有幾本拙作,付梓數年,已無存貨。”
張介賓聞言好不鬱悶,他只是想開口問姓名,誰知道生生子是何許人也,被他這麼一搶答,張介賓昏頭暈腦的就走向下一位醫家,正待開口詢問,才突然反應過來,生生子不就是孫一奎麼?
《醫旨緒餘》,萬曆元年杭州吳氏刊本二卷,孫一奎撰,孫一奎,號生生子!
一想到這,張介賓趕緊轉回去,激動的說道:“東宿先生,您的大作我早觀看不下三遍,《醫旨緒餘》、《孫氏醫案》都是一等一的好書,讓人讀之不釋卷。”
孫一奎沒想到張介賓會迴轉一槍,反把他給將了一軍,更沒想到張介賓竟然真看過他的書。據他所知,他的兩本書目前只在江西、南直隸、浙江、福建幾地發行。
但轉念一想,張介賓自稱是山陰人,或許是在山陰購得此書也不一定。
李梃笑道:“你看,出書還得趁早,晚了都沒人知曉咯!”
孫一奎沒好氣道:“我也就比你早了兩年嘛!”
“結果卻是知與不知的區別。”
被二人這一搶白,張介賓就更不好意思起來。其實他並沒有買《醫旨緒餘》和《孫氏醫案》,那是他父親的案頭書,他只是翻看過,當然並沒有他所說那麼誇張,沒有看夠五遍。
兩本書中,他翻閱更多的是《孫氏醫案》,無他,醫案比醫理更有趣味,也更適合初學者觀看。
張介賓一連許下好幾個承諾,才好不容易將兩位大家應付過去。
對李梃他是這麼說的:“有生之年,必定完成一部醫學全書,不讓先生一書孤獨無友。”
而對孫一奎卻是這樣承諾:“先生命門、三焦、溫補之說,發人深省,介賓雖愚昧,可來日方長,沿著先生指導之路,將來必有所成就。”
孫一奎、李梃滿意了,張介賓卻是滿頭大汗,天知道他承擔了多大壓力。待二人轉身各自尋好友閒聊,張介賓才來得及擦了擦滿頭的汗。
過了好一會,才長舒一口氣,此時仍心有餘悸。不知不覺,來到一處聽兩人在閒聊,說什麼南院北院,吏目醫生之事,不由好奇起來。
“應園,我南院缺少你這般青年國手,別看你叔父是吏目,我敢說你若入北院,頂多做一醫生。若來我南院,吏目跑不掉,幹一二十年,院判院使都任你挑選。”
“允科兄,不是弟推脫,此番前來確實奉了家叔之命,哪敢輕易應允去他處。何況不瞞你說,我龔家數代人在京為太醫……”
“這就別怪我說你了,難道南京就不是京城?南院太醫就不是太醫了?”
“是我口誤,抱歉抱歉!”
“無需多言,若有誠意,來我南院即可。”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