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都回去吧。”

徐偉一發話,大家都往太醫院走去。只有張介賓沒動,他又等了會兒,還是不見湯顯祖出來,便知他大概不會出來了。

張介賓這才返回地牢,把後面事情都說與何良臣知曉。先前見張介賓他們久去不回,沈有容就出來了一次,所以師徒二人都知道是譚綸病危。

這會兒知道譚綸已經轉危為安,便放下了心來。

一夜過去,這天去一體堂的醫學生只有幾十人,而張介賓恰好是其中一個。

徐春甫一行再次去給譚綸複診,一體堂的講師只有十三人。

來找張介賓複診的只有一人,很快就看完,他接著便看起其他的人來。

這時王廷輔正在給人複診,就是住南城的那個病者,喉中腫爛,昏迷不識人,被兄長抬來那人。

昨日服用地龍後,喉腫漸消,人也醒來,喝水也不再嗆。昨晚再服藥,身熱漸退,疹子漸消,喉中白腐也已經隨涎而出。

王廷輔診斷完,笑著對兄弟二人說道:“小兄弟恢復的很好,效不更方,我再給你開三劑藥。原方減去葛根、菊花、薄荷,三劑藥後應該就能痊癒。”

“多謝大夫,多謝大夫,救了我弟一命。”兄長很是高興,連連道謝。

“謝謝恩公!”病者也趕緊說道。

萬邦寧點了點頭,對王廷輔很是滿意。這麼嚴重的病,兩日便好,足以證明能力。

兄弟二人拿藥離去,張介賓也來恭喜道:“恭喜恭喜,王兄好醫術!”

王廷輔也回禮道:“張兄弟也不賴,每次讓我大開眼界。”

他說的倒是真心實意,先前張介賓急智就幼童,短短四味藥,便排出鐵釘,讓人很是欽佩。昨日雖然有一次失手,可為醫者誰又沒有過幾次失誤呢?

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裡,用了大量篇幅來拯救醫誤,由此可見一斑。

名醫既不是能包治百病,更不是百分百驗效,只是相比一般醫家,失誤更少,效果更好,醫德更高尚,醫學造詣更高罷了。

但張介賓對此卻仍有芥蒂,如果不是他大意,也不會誤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時,沈鯉父子走了進來,引起重人關注,畢竟是當朝帝師,在哪都有人關注。何況還遵守規矩,親自來就診,而不是邀去府上診治。這讓人頓生好感。

大方脈科處,劉汲本來正在旁觀,見這父子果真來了,頓時苦笑。他今日本沒有複診之人。但沈鯉兒子既然說了今日要來複診,他也只能過來。

不過大方脈處正在問診,他走去一旁,婦人科這會沒人,劉汲趕緊招呼二人過來。

沈鯉兒子這時倒面有喜色,嚷嚷道:“小大夫,別看你年紀不大,用藥倒老道,父親昨日服藥,嘿,早上起來就能說話了。不過夫妻常說,一人一方,一時一方,昨日是昨日的方,今日還是重新開一幅,爭取早日恢復。”

沈鯉無奈的搖頭道:“犬子死腦筋,一大早就唸叨,我實在受不住,只能麻煩大夫了。”

劉汲點了點頭,說道:“無妨,能替沈大人治病,是我的榮幸。”

沈鯉好奇道:“聽你的口音,似乎有一些豫腔,大夫莫非也來自中原?”

聽沈鯉這般說,劉汲這才行禮道:“沈大人莫怪,晚輩正是同鄉後輩,本應提前見禮問好,但職責所在,未敢冒昧打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