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這幾天要陪陪何師傅。”張介賓說道。

湯顯祖笑道:“正好,我陪你一起去。”

張介賓很是奇怪的問道:“你沒請假吧?”

“我和你們不一樣,只是來太醫院學習一段時間。禮部特批。”湯顯祖卻有些意興闌珊的說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張介賓頓時明白,湯顯祖可是堂堂舉人,是具有參與禮部選官的資格。

比如如今的宛平縣,知縣李蔭,河南舉人,兩年前參與禮部選官,幸運擔任天下唯二的京縣之一的宛平知縣,今年考察,得以再次續任。

縣丞李果,四川黔江人,國子監生,三年前肄業參與禮部選官,擔任縣丞,今年考核合格,得以續任。

其他主薄、典史,一個蘇州人,一個福建人,都是當地吏員,升來京縣宛平。

雖然天下官吏有限,彷彿很難擔任,可在這天下昇平年代,別說是舉人,就算是生員、吏員,也未嘗沒有機會,出任合適的官職。

湯顯祖雖然沒能考上進士,但他也是預設的統治階級,毫不誇張的說,一個舉人無論當官與否,都可以和知縣平起平坐。

因為舉人只要參與選官,起步就是知縣。當然舉人為官,頂破天也就是四品到頭,很少有人能例外。這也是舉人非要考進士的原因之一。

當然更大的一個原因是舉人難考,而進士易考。舉人的中舉率是三十取一,而進士卻是十三取一,基本上只要有真才實學,考上十次總能考上。

歸有光九上公車中了進士,宋應星六上公車未中,便放棄專心投入《天工開物》之中。若宋應星多考十年,天下便會多一個進士而少一本名叫《天工開物》的著作。

若歸有光少考幾次,天下會少一個叫歸有光的進士,或許他的散文成就會更高。但歷史沒有假設,所以歸有光還是那歸有光,宋應星依舊是宋應星。

湯顯祖跟隨張介賓進了地牢,外牢房依舊關著那車駕司那人,進到裡間,何良臣和沈有容都在。

“師傅,師弟你們好啊?”張介賓大聲叫道。

何良臣眉頭一皺,他正講得起勁,沒想到就被打斷。沈有容也很無奈,因為何良臣下月要走,沈有容這段時間基本吃住都在這。

沈有容這時說道:“張師弟,《陣紀》不是都給你了嗎?你不趕緊躲起來學習,還敢拋頭露面?”

何良臣哼的一聲:“這還用說,一準求上了張居正,不然天下何人可保他?”

張介賓頗感驚訝:“師傅真聰明,我現在沒事兒啦,以後就在太醫院學習,沒人敢動我。”

湯顯祖拱手問禮:“何師叔好!沈世侄好!”

見湯顯祖出聲,何良臣才給了好臉色,沈有容也趕緊見禮,他叔父沈懋學和湯顯祖是好友。

“師傅你下個月什麼時候走?”張介賓也不管他們正敘舊,急忙問道。

沈有容說道:“師傅初一便走,正好兩位師弟可以一併送行。”

“還沒恭喜沈師弟呢,你叔父高中狀元,這下可揚眉吐氣了吧?”張介賓哈哈笑道。

說起他叔父,沈有容很是興奮,那可是狀元啊,這還是他們沈家第一個狀元。他不知道,多年後他的一位表弟還會中武狀元。一個是家族兩代人中獲得文武狀元,這是絕無僅有之事。

沈有容高興的說道:“我既已選擇從軍,那麼我便努力考武舉。不給家族扯後腿。師弟,下月我要追隨師傅北上,鞍前馬後,幾年後學成再考武舉。”

當張介賓和沈有容在討論沈懋學時。湯顯祖略感尷尬,因為他覺得正因為有張居正插手才導致一人高中,一人落榜。

但二人顯然沒有注意到尷尬的湯顯祖,湯顯祖已經幾日沒見過譚綸,這會看張、沈二人說得起勁,他也和何良臣也聊了起來。

湯顯祖說道:“久未拜訪譚公,不知譚公現在如何?”

說起譚綸,何良臣也頗為憂心:“身子似乎更壞了。”

他是不大看得上譚綸的兵法造詣,但對譚綸的人品和擔當還是很信服的。最多隻是怒其不爭,不能為武將做更多的事。

而這時外面突然嘈雜起來,似乎發生了什麼大事。

喜歡醫者晚明請大家收藏:()醫者晚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