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才王太尉得了軍報,突厥大舉進犯我邊境,擄走數百青壯年,諸位如何看?”瑤光道。

豫王許是生病了,面色有些蒼白,率先說道:“老突厥王三個月前就病故了,新上任的突厥王是他的侄子,興許是為了樹立威信,所以鬧得動靜大了些。”

“看豫王的意思是要主和?”王太尉轉頭看他。

豫王點頭:“如今四處冰封,天寒地凍,不宜動兵。況且敵人流動性太強,不好追擊。”

“臣不這樣認為。”王太尉抬手面對瑤光,“太後娘娘,敵人都打到我們鼻子前來了,難道我們還要裝作沒有看見嗎?有一就有二,新突厥王既然是為了立威,那咱們也給他立立威,讓他知道厲害!”

“王太尉真是坐著說話不腰疼,冬日領兵出征,又是關外,勝算能有幾成?今年的收成算不得好,糧食從何處來,兵力又從何處徵集?”大司農站了出來,明顯也是持不同意見。

兩邊爭鋒相對,竟然當著瑤光的面吵了起來。

瑤光坐著聽了一刻鐘,見宣王和秦相國的眉毛都未動一下,這才知道自己還是太嫩了些。

“好了,爭執無意,哀家想聽聽宣王和秦相國的意見。”瑤光出言制止。

朱照業言簡意賅:“臣的看法與豫王相同,不宜出兵。”

瑤光的眉毛稍稍揚起,這倒是出乎他的意料了。一向逞兇鬥狠的人竟然放棄用拳頭說話了,真是稀奇。可轉眼一想,她又覺得他是不是打著什麼其他的算盤?

“秦相國呢?”

“臣認為,該出。”一向沉默寡言的人倒是來了點兒直脾氣,“突厥人狂妄,竟敢擄走我邊境百姓,實在可惡,若不出兵討回,恐怕會助長突厥人氣焰。”

如此,便是一半人贊成出兵,可一半人不贊成,最終的決定權依然落在了瑤光身上。

正在頭痛之際,忽然背後傳來窸窸窣窣地聲音,一顆圓乎乎的腦袋從被窩裡鑽了出來,瞪著大眼睛好奇地看著眼前的眾人。

“臣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眾人先是一愣,然後才毫無防備、參差不齊地下跪請安。

“咯咯咯咯!”見著人朝他下跪,榻上的小人兒一下子頂開被子鑽了出來,拍著手掌笑得開心極了。

瑤光扶額,她怎麼忘了剛才抱了這祖宗上榻呢。

“罷了,你們都先回吧。”商議不出來個答案,只好先作罷。

“臣等告退。”

朱照業走在最後,回頭看了一眼後方,見她佯裝生氣地抱起小皇帝,虛張聲勢地拍了拍他的屁股,以示教訓。

“娘親——”小皇帝扯著脖子喊道,似乎是在求饒。

朱照業迅速回頭,他將拳頭收入了衣袖中。無人知曉,他是多麼希望那榻上的小人兒真的是他的兒子啊,這樣他就不必傷害他們母子了。

瑤光抬頭,見他背影蕭瑟,竟品出了幾分沉沉暮氣。

“宣王。”

朱照業將要邁出門檻,又被她喊住了。

“太後娘娘還有何吩咐?”他轉身看她。

“無事,你走吧。”瑤光扯了扯唇。

她本想問他,若她命他出兵,他肯嗎?可話到嘴邊發現有些曖昧不清,便又吞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