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一個木匣火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杜嘉覺得,螞蟻和網際網路真的很像。
每個網民都好像一隻只小螞蟻,在網際網路的世界裡查詢自己感興趣的東西。
當一個美味的食物被一隻螞蟻發現時,它只能傳播給十隻螞蟻,但十隻螞蟻卻能傳播給一百隻螞蟻,一百隻再傳播給一萬隻。
一個木匣的軟文,只能說是一般般。
其實杜嘉一直很好奇,一個新的公眾號,第一個讀者是從哪裡來的?畢竟它又不像今日頭條那樣有大資料推薦,保證新文章也會有讀者看到。
雖然杜嘉極力反對,但小魚還是在幾個行業內的微信群裡發了總共超過1000塊的紅包,請大家幫忙轉發。
結果點選看看破千,1塊錢1個點選……還不如買流量呢,起碼只需要3到6毛。
今日頭條自然流量倒是有,但也就100多個點選,兩三個評論,沒濺起什麼水花。
知乎那邊情況稍微好點,點贊超過100,評論有十幾條。
杜嘉原以為這篇軟文的影響力就這樣了。
但沒想到,知乎和p站先火起來了。
具體過程是這樣的,先是在知乎冒出了一堆這樣的文章。
“你手機上有哪些有意思的app?”
“有哪些軟體堪稱神奇,卻不為大眾所知?”
“1個神奇的app,一個替代幾十個!”<的app,體積雖小,卻堪稱神器!”
其中第一篇文章主推的就是一個木匣,然後獲得了8萬多贊同,3000多條評論,算是熱門帖了。
接著p站就有科技版的up主,做了期app介紹的影片,第一個介紹的app就是一個木匣。
衝上了科技版排行榜第三,100萬點選,3萬多彈幕,點贊投幣收藏紛紛破5萬。
當看到這個影片,然後溯源了整個經過後,杜嘉挺吃驚的。
“他們為什麼要費心費力的寫文章拍影片介紹一個木匣啊?”他發出了靈魂疑問,他這邊還要花錢找人來寫軟文呢,別人主動幫做推廣?
小魚說:“網際網路上有內容瀏覽者和內容生產者,他們算是內容生產者!但他們總得有素材吧?咱們這新出的app就充當了他們的素材!”
在這點選就是錢的年代,很多人都是挖空了心思去找素材,爭取寫別人沒寫過的文章,拍別人沒拍過的影片。
很快都開始有人蹭熱度了。
在各個平臺都有人發出諸如“一個木匣到底好在哪裡?”“揭幕一個木匣的製作團隊”“一個木匣真的有那麼好嗎?”之類的提問。
然後下面點贊最多的基本上就是提問者的小號自問自答了,各種分析,說的頭頭是道。
杜嘉看完之後感慨,當初我做一個木匣時,怎麼沒想那麼多呢?
真的很像螞蟻,發現一個食物後,大家就一擁而上。
……
一個木匣火了。
不是小火,是大火。
具體怎麼好在這裡就不水字數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就是各路評測說這個應用太好用了,使用者痛哭流涕說那麼多年就等這個應用了。
不過話說回來,一個木匣真的沒那麼牛,起碼不會讓使用者痛哭流涕,它就是正好切中了使用者的需求。<都不到,這絕對是股清流。
另外一個木匣功能很多,60多種功能,總有一種你日常可能用到的吧?<不到,留在手機裡也不礙事。
最後就是它沒廣告不盈利,用愛發電,總歸是會讓使用者多些好感,然後就會有很多自來水。
在這三種主要因素的作用下,接下來的一週內,殺入了各個應用市場的榜單裡。
在“小麥”手機自帶的應用市場裡,更是率先突破了百萬下載量。
這讓小魚快樂到飛起。
用她的話說,以前都是她找別人要推薦。
現在是各個應用市場的人主動聯絡她。
“姐,咱們這邊準備給你上個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