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到了太古星辰之力的流動,太古虛鯤舒服地擺動了一下尾巴。

……

隨著時間的推移,楚天明那最後一部分的道臺也終於是構築好了。

當太古星辰的道則所化的最後一塊道磚被祭煉到道臺中後,整座道臺完美無瑕,懸浮於楚天明的道體之中,道臺噴吐無盡神曦,宛如一座古塔,鎮壓楚天明的氣運。

道臺之上,一環道輪的虛影緩緩出現,大有衝出道體,懸浮於楚天明腦後的趨勢。

若道輪懸掛腦後,則意味著楚天明的身體境界來到了凝輪境。

尋常修士到達了這個境界,已經具備了開宗立派的資格,若入道,則可稱為一方大教老祖。

道臺境的修士,不斷地將道則引入自己的道臺之中,以命爐之火將其淬鍊、吸收,逐漸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的道。

到了這個時候,道臺境的修士就可以被稱為“築臺境”。

修士在構築道臺的起步階段,已經可以看出身為修真者的種種跡象。

道臺就是一個修士的大道之基,道臺有好有差,因為修士自身對於大道的理解而出現各種各樣的強弱偏差。一個修士對天地萬物的感悟程度,以及他對於道則的煉化和吸收程度的不同,促成了各種不同的道臺。並且,根據各人領悟到的“道”的不同,道臺也不盡相同。

例如,如果一個修士對於“力量”的感悟十分出眾,那麼他的道臺屬性就極有可能是“力量”一類的。在道臺境,修士由於築基的屬性不同會具有多樣的功能區別,例如火系一脈的爆裂之道、引燃之道、流火之道等等,又例如水系一脈的疊浪之道、滴水之道等等……

金木水火風雷等等,皆為小道,如單純的疊浪、滴水之類的道,則為尋常道,不入四品小道之列,唯有當一脈走到極致之後,比如將水系一脈的道悉數領悟,感悟出水之道後,才勉強可以稱為四品小道。

四品小道,乃一脈之總集,掌握某一種四品小道,也就意味著掌握它所有的分支小道。

道入四品,已經逐漸觸及天地最原始的本源規則,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觸控三品大道的資格。

而三品,則是道的分水嶺,三品以上,可稱大道。

三品大道,乃是兩種四品小道交融之後的道,如雲流道祖的風雲之道、如李德焊以黑暗之道與風之道結合而成的“黑刀”。

每一個修士的道輪,都會在築臺的時候出現道的雛形,築臺完畢時,道輪飛出,懸浮於腦後,意味著修士入道。

入道境,乃是一個玄乎的境界,對於一部分修士而言,是沒有這一個境界的。

入道境在某種程度上算得上是塑道境的前置階段,是築臺完成但修士的道還未明悟的那一個階段的統稱。

若是一個修士築臺之境心境通明,對於自身的道把握的十分細緻,是可以跳過入道境,直達塑道境的。

而塑道境,則是一個將自身的四品小道不斷雕塑、完善,然後將之推到巔峰的過程。

四品小道推到巔峰,可稱為塑道境巔峰修士。

而在此基礎上,一部分修士可以領悟出額外的四品小道,使之與自身的道相融,不斷嘗試觸控三品大道,觸控“超凡入聖”的層次。

那個層次,就是半聖。

喜歡從仙路盡頭歸來請大家收藏:()從仙路盡頭歸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