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還是於媽和張氏去鎮上,慧欣在家裡忙蓋房子的事情。

孫祿全的動作很快,昨天就把材料和人手準備好了,即使缺點什麼,後續也可以邊蓋邊準備,反正不影響今天動土開工。

孫祿全一大早就領著人到工地了,丈量好地方,開始打地基。

慧欣和孫祿全說好了,張氏不在家,所以中午不管飯,讓那些人自帶乾糧,工錢上多給五文錢。

這樣做基本上所有人都是願意的,他們自己帶的乾糧最多兩文錢,現在多給五文,還是他們賺了。

大傢伙高興,所以幹活格外賣力。

既然把活包給孫祿全了,再加上慧欣也不太懂這個,除了送水,她基本上不去工地。

倒是林老三比較掛心這個,倒不是他不放心孫祿全,而是蓋房子畢竟是大事兒,還是要自己看著才好。

所以林老三明天都坐在工地邊的椅子上,一邊編東西,一邊監工。

對於林老三的行為,人們也不介意,誰家蓋房都是大事兒,哪有不看著的,要是不看著,那才心大呢。

給小竹布置好作業,慧欣就去廚房了。

雖然現在每天都有進賬,在村裡人看來簡直就是財大氣粗,但在慧欣看來還遠遠不夠,他們家賺的基本上都是辛苦錢,除了小竹,沒有閒著的,每天都在為了生活而奔波。

說實話,慧欣並不是很喜歡這種生活,但是沒辦法,誰讓她家就是這個情況呢。

雖然於媽很能幹,幫張氏分擔了很多,但她們倆依然很累,主要是需要每天來回跑,而且風吹日曬的,慧欣有些心疼。

現在她們家有點錢了,不再像以前一樣,現在可以在鎮上租個鋪子,這樣不僅可以避免風吹日曬,還可以多賣些東西,而且可以加熱,更美味。

等房子蓋好了,就可以忙這一塊了。

有了鋪面之後,肯定要增加新品種,慧欣來廚房就是為了研究這個。

他們現在走的是平民路線,所以東西肯定不能貴,最好是既美味又能填飽肚子而且不貴的那種。

慧欣琢磨了一下,覺得只能是出奇制勝了。利用現有的食材做一些人們沒有吃過的口味。

對了,可以做灌湯小籠包!

雖然鎮上的那家包子鋪做的味道還算不錯,但是太過單一,只是一個味道,她家可以做灌湯的,不過要把小籠包改成大包子,這樣人們才會覺得吃起來更過癮,而她家在做包子時也省事些。

不過做灌湯包子是需要皮凍的,得去買豬皮,今天是沒法做了,只能明天讓張氏買回來。

不能做包子,慧欣還可以做其他的。

把幾個紅薯煮熟後弄成泥,摻上面粉,又加了一些白糖,和成麵糰,等面發了,慧欣烙了一鍋香甜的紅薯餅。

小竹很榮幸,又成為了第一個品嚐者,他簡直不敢相信這竟然是紅薯做的。他吃紅薯都要快吃吐了,姐姐真是太厲害了,竟然能把紅薯做的這樣美味。

紅薯餅甜軟而不膩,很適合老人吃,慧欣又要去給趙奶奶送一些。

“是欣兒來了,快過來坐。”慧欣有好吃的總是不落下趙奶奶,時間長了,這位有些冷漠的趙奶奶也和慧欣熟悉起來了,有時還能和慧欣聊一會兒。

透過聊天,慧欣覺得趙奶奶真不像一個普通的農村老太太,言行舉止皆不像,她竟然從一個農村老太太身上感受到了端莊優雅,說話行事絲毫不見粗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