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匈奴與鮮卑(第2/2頁)
章節報錯
公元48年,南匈奴醢落屍逐鞮單于率眾投降光武帝劉秀,被安置在河套地區,北匈奴的叛服不定,讓東漢下決心摧毀北匈奴。
漢和帝劉肇永元元年即公元89年,將軍竇憲大破北匈奴,班固在燕然山南麓勒石,銘刻封燕然山銘紀功。
到了如今,中華的匈奴已經是名存實亡了,五十多萬匈奴人已經被逐漸強大起來的鮮卑族侵蝕,南匈奴很快就要消失在歷史中了。
而林天印象更為深刻的,還是匈奴人的殘暴。
史記·匈奴傳中記載,匈奴人在打敗夙敵月氏人後,用月氏王的頭蓋骨作成了飲器,與車騎都尉韓昌、光祿大夫張猛“以老上單于所破月氏王頭為飲器者共飲血盟”。
匈奴人會將敵人的頭骨沿眉弓切開,取頭蓋部分,裹上獸皮,並鑲上金屬邊緣作成飲酒器具,被獵殺者的身份越高,所製成的酒杯檔次就越高,如果是有身份的人往往要鑲上金邊,甚至綴以寶石。
此外,匈奴人的墓葬有大量的人牲,如葬禮上的犧牲。
匈奴和塞種都是在酋長的墓上,割開其妻子及隨從們的喉嚨,至於匈奴人,其人數達到上百或者上千之多。
在中國歷史上,匈奴人是最早的邊境隱患,曾威脅中原大地的安全數百年,甚至到南北十六朝的時候,還建立了前趙政權,不過那個時候,匈奴人已經叫鮮卑了。
說匈奴,就不能不說鮮卑,南匈奴投降漢朝之後,就是在東漢末年被北方逐漸崛起的鮮卑人侵蝕消滅的。
西漢初期,東胡被匈奴擊敗後,鮮卑退保鮮卑山,世屬匈奴奴役。
漢武帝時期,擊敗匈奴,將烏桓遷到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塞外,鮮卑也開始南下到烏桓故地饒樂水流域。
此前,鮮卑由於在烏桓北方,一直沒有同中原王朝產生聯絡。
直到東漢建武二十一年,鮮卑跟隨匈奴侵犯漢境,才開始被中原王朝所知,正式登上歷史舞臺。
49年,鮮卑首領偏何歸附東漢,54年,鮮卑首領滿頭、於仇賁率部到洛陽朝賀,被東漢封為王侯,管轄鮮卑、烏桓各部。
隨著匈奴分裂,鮮卑逐漸擺脫匈奴的控制。85年,鮮卑聯合烏桓、丁零、南匈奴和西域各國大敗北匈奴,北匈奴勢弱。91年,東漢政府聯合南匈奴擊敗北匈奴,北匈奴被迫遷往中亞,鮮卑趁勢佔據蒙古草原,吞併匈奴餘種十餘萬落,開始強盛起來。
東漢桓帝時,也就是靈帝他堂叔在位的時候,檀石槐統一鮮卑各部,分地為三:右北平以東為東部,右北平到上谷為中部,上谷以西為西部,三部各置大人管理,直屬檀石槐。
統一後,鮮卑連年侵擾東漢邊境,熹平六年,東漢靈帝命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騎兵萬餘人,分別從高柳、雲中郡、雁門郡出塞,分三路進攻鮮卑。
漢軍出塞二千餘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東、中、西三部大人率眾分頭迎戰,大敗漢軍。
檀石槐死後,鮮卑分裂,西部鮮卑叛離,漠南自雲中以東分裂為三個集團: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雲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佈於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佈於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
而在三國時期,被曹魏設計,鮮卑內部勢力相互傾軋,自顧不暇,連年內戰,直到南北朝的時候,鮮卑一路崛起,成立了燕國。
在金老的天龍八部一書中,號稱是要復活的慕容復和慕容博,就是這燕國的後裔。
喜歡玄幻之超神qq請大家收藏:()玄幻之超神qq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