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因為中間耽擱了一段時間,所以病情出現了變化,必須儘快做出相應的處理。

“張主任,氣管切開了嗎?”蘇楊問。

“已經切開了,並且建立的通道內已經使用帶氣囊的導管。”對方回答。

蘇楊聽了,點了點頭。

在第一時間內完成氣管內插管或作氣管切開建立通道,是搶救成功的關鍵之一,只要這一步做了,其他就好辦了!

“止血和抗休克情況怎麼樣?”蘇楊又問。

“止血情況不太理想!咽部槍傷處瀰漫大出血,止血困難。”

蘇楊立即道:“你們有自制碘仿紗布嗎?”

自制碘仿紗布,即是用碘仿粉、甘油、酒精和紗布製作而成。

“有!”對方回答。

蘇楊立即道:“那你們立即用大量自制碘仿紗布填塞傷區,並將上下牙齒作頜間固定,防止填塞物鬆脫,這樣便可止血成功。”

“好的!”對方回答,隨後對救護車裡的人道:“碘仿紗布填塞傷區,上下牙齒作頜間固定。”

沒一會兒,一個醫生就道:“主任,血止住了!”

止住了?

急診科主任一怔,他連忙仔細看了一下,果然,出血量大幅減少。

看到這兒,急診科主任對蘇楊的信心再次攀升。

軍區醫院急診中心果然牛逼啊,尤其是槍傷治理方面,果然是經驗豐富!

“休克情況呢?”蘇楊問。

“已經給予了大量液體,同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急診科主任回答。

蘇楊聽了,皺了皺眉。

失血性休克,傳統的復甦方法主張快速給予大量液體,同時使用血管活性藥物,儘快升血壓,即積極正壓復甦。

但近來國內外學者認為,在活動性出血控制前,積極進行液體復甦會增加出血量,使併發症和病死率增加。因此提出限制性液體復甦。

專家認為大量快速液體復甦可使血液凝血因子稀釋性減少,引起凝血功能障礙,增加出血量。血液稀釋後,血液攜氧能力下降,血漿緩衝能力降低,組織氧供減少。相反,限制液體輸入,可使機體代償機制和液體復甦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有效地改善休克期組織臟器的灌注和氧供,從而提高復甦的成功率。

蘇楊經過大量實踐認為,槍傷後在失血性休克期,要儘快進行手術止血,同時輸注適量液體以維持生命。

所以想了想,他道:“不要再用血管活性藥物了,快速輸入平衡液和代血漿,2000左右就夠了,不能太多,維持收縮壓在100hg左右。止血後儘快早期輸血,補充血容量。”

嗯?

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的主任一怔。

蘇楊的這種做法與慣常做法有些不太一樣啊!

真的要這樣做?

就在他疑惑之間,蘇楊的聲音傳了過來:“照我說的做,出了事我負責,否則,出了事,你負責!”

“好,我聽你的!”

喜歡衛勤尖兵請大家收藏:()衛勤尖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