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古籍《聖濟總錄》中就有記載其“舌喑不能語,足廢不為用”的臨床症狀。

按照中醫理論,這種疾病肝脾腎等臟腑的虧虛是病機關鍵。脾在人體裡主管肌肉,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虧虛就難以生氣化血,從而無法為肌肉提供動力和養分,導致四肢無力。

腎主人體的精氣,精氣充足骨髓就會強健,陽氣也會充盈。腎氣的虧虛導致陽氣不能到達肢體,肢體寒凝,筋骨無力;肝主筋,肝腎同源,肝血虧虛,就會導致人體沒有足夠的氣血運送陽氣到各個經絡。

按照中醫的整體觀,人體就如一架精密執行的儀器,陽氣就是身體執行的動力,氣血就如同運送動力到各個臟腑的機油。本身動力不足,加之機油缺少,導致動力傳輸不夠,人體就會經絡阻塞,進而發生痰溼、淤血、毒邪留滯經脈,經絡不通則會出現各種症狀,從而一寸一寸地喪失機能。

經過仔細研究,蘇楊認為,根據中醫辨證論治的理念,治療運動神經元病最主要的是要補益脾腎、補腎益氣、健脾益氣、舒肝理氣,簡單來說就是培補元氣、調理督脈。

具體治療,可採用針灸、電針、背腧穴拔罐等治療方式,配合西醫營養神經的藥物甲鈷胺、腺苷鈷胺等做穴位注射。

針刺選兩組穴位,交替使用。一組是針對肝脾腎的補益穴位,如百會、風池、合谷、太沖、足三里等;一組是針對督脈的穴位,因為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被稱為“陽脈之海”。提取督脈,相當於給正在變成寒冰的人體添薪加火,補充陽氣。只有培補後天的元氣、益補先天的元氣,同時給身體“補薪加火”,才能延緩漸凍人“漸凍”的過程。

說幹就幹,蘇楊立即對實驗體進行了治療。

但結果一般。

效果比之前的幾種現代醫學的治療稍微好一點點,但也好不上多少。

怎麼回事?

蘇楊皺眉。

認認真真地思考了兩天,蘇楊重新總結了一套系統療法,即中西醫結合。

首先是服用利魯唑,並聯合應用青黴素g和氫化可的松,其次,採用針灸。主穴取大椎、肺俞、胃俞、肝俞、腎俞;上肢無力配肩井、肩髃、曲池、合谷、陽溪;下肢無配髀關、梁丘、足三里、解溪。

方法:用的銀針,雙手持針直刺大椎穴,得氣後沿兩側夾脊穴左右各行針3次,背俞穴均取雙側穴位,施以強刺激行針手法後留針;配穴則要求得氣後針感沿上肢或下肢傳至遠端,有放電感為佳。留針30in,間隔10in行針1次,1次/天,10次為1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2天。

並服用中藥芪茸顆粒:黃芪 30g、紫河車 3g、鹿茸 3g、地龍 10g、防風 10g。摺合成中藥免煎顆粒劑量,每日一劑,分 2 次口服,3 周為 1 療程,間隔 1 周進行下一個療程,3 個月共 3 個療程。

這一次的治療,效果很好,系統提示,患者生存週期達20年以上。

治療初步取得了成功。

喜歡衛勤尖兵請大家收藏:()衛勤尖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