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g、沒藥

15

g、路路通

15

<

進行煎煮,得藥湯<。

之後,蘇楊開始治療。

患者予以通痺湯每次<,早晚各

1

次,口服,再予以艾通方進行溻漬法,劑量<,外用燻洗、每天

1

次。

於治療前和治療後,用全功能肌電圖誘發電位儀檢測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觀察並記錄患者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為了準確評價這一次治療,蘇楊決定,療效判定按文獻的方法進行評價,分為痊癒、顯效、有效和無效。

痊癒臨床症狀、體徵消失,神經傳導速度正常;

顯效臨床症狀、體徵明顯改善,臨床症狀積分減少≥70,神經傳導速度提高≥10;

有效臨床症狀、體徵有所好轉,臨床症狀積分減少≥30,神經傳導速度提高≥5;

無效臨床症狀和體徵均無變化或惡化。

神經症狀評分下肢出現針刺樣痛、刀割樣痛、異常冷熱及燒灼感任一症狀為

1

分,夜間加重為

2

分,總分超過

3

分為神經症狀異常。

神經體徵評分膝反射正常為

0

分,增強引出為

1

分,體徵消失

2

分,總分5

分以上為神經體徵異常。

結果,治療後患者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臨床症狀及體徵評分的各個指標均得到了大幅改善。

換句話說,治療後,患者的正中神經、尺神經、脛神經、腓神經的運動神經傳導速度和感覺神經傳導速度均顯著優於治療前,而且,該治療的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