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險情解除,小張這才喘著粗氣坐了下來,低頭一看,才發覺自己的肩、手、以及腿上多處被劃破,血肉與泥沙混雜在一起,尤其是腿上,一個巨大的傷口觸目驚心。

蘇楊蹲下看了一下,立即站起來大聲問:“急救箱!誰有急救箱!”

“我這裡有!”遠處,一個戰士揹著一個急救箱小跑而來。

蘇楊拿過急救箱,然後趕緊處理了起來。

抗洪搶險時間緊、任務重,官兵執行任務時可能會被劃傷。當出現面板破損的外傷時,可採取三步法處理傷口。

首先清洗傷口。在抗洪搶險過程中,破損的面板表面常沾有泥沙及其他異物,所以清洗創面是防止傷口感染的關鍵步驟。清洗時,先用生理鹽水清洗受傷部位及周圍,再用雙氧水沖洗,邊衝邊用乾淨棉球擦除泥沙等。

如果沒有雙氧水和生理鹽水,也可用清水代替。

若傷口有少量出血,先不用著急止血,而是讓血液流出,帶走殘留在傷口中的細菌及異物。若能從傷口見到皮下組織,不能自行處理,要去醫院進行縫合。如果傷口裡有異物,不能盲目拔出,以防異物殘留在傷口內,加重損傷或出血,應及時去醫院處理,必要時注射破傷風抗毒素。

而後進行消毒。用碘酒、酒精棉球沿傷口邊緣向外擦拭,注意不要把碘酒、酒精塗入傷口。若受傷部位外露影響工作,可敷上油紗布或創可貼。

最後進行包紮。若傷口較深,則需保持創面清潔乾燥,再用消毒紗布或潔淨的布塊包紮傷口。創面結痂前儘量不要著水,以防傷口感染。如果傷口較淺,儘量不要包紮,讓傷口透氣。

這些工作於蘇楊而言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東西了,很快就做完。

但他還是不能休息,因為另外一個受傷的戰士找到了他。

受傷的戰士叫小李。

他咬著牙把沙袋壘上堤壩。

因為太累了,他整個人都有些虛脫。

“再堅持一下!”他在心中默唸,但突然,雙臂失去力氣,手中的沙袋狠狠砸在地上,手臂傳來的劇痛告訴他:肌肉拉傷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高強度、長時間的搶險作業會造成肌肉疲勞,再加上有的同志高估自身體能,持續超負荷作業,結果導致肌肉拉傷。

肌肉拉傷,重在預防,抗洪時可以採用輪番作業的方式,並在休息間隙進行放鬆,戰友之間可以相互按摩,加快肌肉的血液流動,緩解胳膊痠痛。

當發生肌肉拉傷時,應在24小時內對傷處進行冰敷,每次敷2030分鐘,23小時冰敷一次,可以減輕腫脹並止血。在拉傷初期不能按摩,但症狀稍有緩解後,可配合外用藥膏輕輕按摩,注意頻率不要太高。疼痛減輕後可適當熱敷。

休息可以幫助肌肉組織恢復。肌肉拉傷後應立即休息,但休息時間不能過長,輕微的肌肉拉傷休息一週左右就能進行一些簡單運動。簡單的運動能使機體逐漸恢復以往的活動能力,縮短恢復時間,但要注意循序漸進,最好在軍醫或衛生員指導下進行,以防造成二次損傷。

蘇楊幫小李處理完畢後,找到了高峰連長,一再叮囑高連長重新給小李換一個工作,不要再扛沙袋了,否則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小李的連長連忙點頭,並迅速讓小李卻和別的同志一起安置受傷群眾。

這個工作才剛剛做完,有人就找上門來了,是一個叫小朱的戰士。

在與洪水持續搏鬥中,小朱的衣服鞋襪全都溼透了,但他從來沒有停止過奮戰。

他沒想到的是,就在剛才,他的身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紅疹、水泡,這讓他很受困擾。

蘇楊聽了,急忙觀察。

情況不復雜,是面板病。

潮溼環境下容易滋生細菌,可能會讓人出現面板瘙癢、潰爛等情況。因此官兵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也要注意加強防護措施。

首先要及時更換衣物,儘量穿乾燥、寬鬆的內衣。此外還要注意開啟衣釦、通風透氣,避免讓面板長時間處於潮溼環境。官兵在執行任務過程中,要穿長筒靴;下水時,每隔12小時休息一次,擦乾腳,晾曬片刻;離水後,要洗淨腳,穿好鞋。當發現腳部面板破損潰爛並有加重趨勢時,應儘量少下水。

如果已經出現紅疹、潰爛等情況,要根據症狀輕重來處理。普通的紅疹可能是面板過敏。如果情況比較嚴重,有蔓延趨勢,則要迅速就醫,進行專業治療。

這也只是一個小毛病,不難處理。

喜歡衛勤尖兵請大家收藏:()衛勤尖兵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