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曾被戲耍的糗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許是聽了一番吵架後,心情變的燥熱,也感覺熱浪從窗戶縫裡鑽了進來。知了還是不停地叫著,此起彼伏。樹葉一動不動,一點風都沒有。窗外偶爾傳來收破爛、修補盆兒的叫賣聲。
傍晚,有人哼著小曲進了院子,是西北屋男人回來了,孩子舉著大紅果冰棒緊跟在父親的後面走了進來。這男人也不閑著,不一會兒又從屋裡出來,拿了個盆放在院裡水龍頭下,開始洗衣服。邊洗衣服邊吹著口哨,感覺盆裡的水還沒有怎麼投衣服便倒掉了,又接了一盆水。一會兒,西屋女人出來了,好似什麼都沒發生一樣,跟西北屋男人打了個招呼進廚房做飯去了。但我分明看到她的眼眶是有些發紅的,不知道西北屋的男人注意到沒有。
西屋女人進了廚房又從廚房出來,自言自語著:“煤氣罐怎麼就沒煤氣了。”邊說邊解著圍裙,一會兒推了輛腳踏車到了廚房門口,想要把煤氣罐掛到腳踏車的後座上。西北屋男人看著她有些吃力,上去幫了一把,說著:“這點兒去可能已經關門了,要不讓我愛人等會兒多做點飯給你們拿過來,你和老太太、孩子將就吃點,明天再去換煤氣,別白跑一趟”。女人抬手看了看錶說:“這時間應該還來得及,就不麻煩您了,謝謝您和嫂子。”說完,女人使勁推著車一步步往院門口走。
男人的愛人許是聽見了什麼,出來跟男人說了一聲:“院門檻高,你再去幫著抬一下車。”男人聽了便乖乖跟著往院門口走了。
北屋大媽沒再出來,屋門始終緊閉。直到南院王奶奶過來敲門收水電費,大媽才開門,將王奶奶迎了進去。院子裡,漸漸又安靜下來。
電話鈴響了,是素懿打來的。“你和艾雅來我家陪會兒我吧,我父母不在家,只有保姆阿姨一人陪著我,感覺有些無聊。”素懿開玩笑央求著。聽完一頓吵架,心情也煩悶,正想出去走走,便和艾雅約了,艾雅也興然前往。
“你沒去過素懿家吧,那可是大戶人家,很少有同學進去過。她們家正門一般都不開,就開個小側門進出,有點神秘。”艾雅邊走邊說著:“我只去過兩次,都是她父母不在的時候,素懿讓我過去陪她。”
素懿的家離我家並不遠,在磚塔衚衕。果然是沒有開大門,艾雅敲側門敲了許久,裡邊的阿姨走了出來把門開開,又上下打量我們一番。還未來得及自報家門,素懿從裡邊跑了出來,拉著我們就往裡走。
這個院落是標準的老北京四合院,入門處是影壁,內有迴廊,院中有棵大槐樹,還有柿子樹、石榴樹。紅彤彤綻開笑臉的石榴像小孩冬日裡通紅的臉,有些已經被喜鵲啄成了空殼。柿子如紅燈籠一樣高高的懸掛在枝頭,樹葉已稀疏落盡,只有這熟透的紅柿子,在藍天的映襯下像是節日裡懸掛的小紅燈籠,招搖得很。庭院中間還有葡萄架,葡萄已是紫紅色,一串串地綴了下來。角落裡有假山石和金魚池。
素懿家的院子與尋常家四合院不同,很靜謐,落葉都揮灑著書香的味道。進入屋內,很是幹淨,一塵不染,中式的古典傢俱優雅地擺放著。午後暖暖的陽光映襯著樹葉的影子在玻璃窗上瑟瑟抖動。
還未來得及寒暄,聽到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一個穿著很精緻的女人走了過來,是素懿的母親回來了。她看了我一眼,又上下打量一番艾雅,拽著素懿走到一旁說:“跟你說過的,不要什麼同學都往家裡帶。”雖然素懿的母親說這番話時故意躲著我們,但又似專門說給我們聽,說話的聲音並不小。說完後,她轉過身對我和艾雅說:“等會兒素懿還有些事忙,你們先回去吧,改日再聚。”說著,她又招呼保姆:“張阿姨,我買回了些炒栗子,包兩包給她們帶走。”
張阿姨拿兩包栗子走了過來遞給我說:“好吃,拿著吧。”我和艾雅搖頭拒絕了,一併說著感謝走了出來。回來的路上,艾雅看我不怎麼說話便追問著:“你怎麼了,好像悶悶不樂的樣子?”
“你聽到素懿媽媽跟她說的話了嗎?”我問艾雅。
“聽到了,那又怎樣,大戶人家講究太多,不要往心裡去。”素懿道是顯得很淡然,突然她又噗嗤一聲笑了出來。
“你在樂什麼?”看著她捂著嘴樂的樣子,我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我記得上次開家長會的時候,陸宇哲看到了素懿的媽媽,你知道他說了句什麼?”艾雅說這話時,眉毛已經笑彎了。
看我搖了頭,艾雅說:“陸宇哲說她就是現實版紅樓夢裡的鳳姐,場面上的事做得幹淨利落,言語得體又犀利,關鍵是看人勢利眼這點很像。想想剛才的情形,還真是怎麼回事,連說話的語氣和走路的感覺都像。”
我聽了也覺得可笑,又問:“陸宇哲難道也領教過她的禮數?”
“領沒領教過不知道,只是那天開家長會,幾個家長來了聊天的時候,他在一旁有意無意地看了會兒。大概因為當時素懿的媽媽穿的時尚亮眼了些,他多關注了一下,就得出了這樣的結論。”艾雅回想分析著當日的情形。
聊著天的功夫,艾雅已將我送到了院門口。道了別,便進了院子。
此時,天色漸暗,家家戶戶亮起了燈,院子又開始熱鬧起來。有人敲北屋大媽的門:“您的信吧,剛出去一趟這信就在信箱裡,回來還在那兒,想著您可能晚了不會再出去,我就順便給您拿過來。”南院王奶奶將信遞給了大媽。
當時的大雜院在院門上都會有一個不封口的木製信箱,郵遞員直接把信投在裡面。每天,進出的人都會掃一眼信箱,看看有沒有自己的信件,有的就會順便給鄰居把信捎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