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孩子用他最樸實的行動,最堅定的內心訴說著他的請求,就是照顧她,愛護她,與她共度一生。曾經林黛玉迷茫過,不知道什麼是情愛,不知道如何回應許之嵩熱烈的感情,可一起走過這些風風雨雨以後,她覺得自己跟許之嵩如同對方不可或缺的部分,已經深入彼此的骨髓了。

她已經不在意自己能不能等價回報他的好了,如今的她,早已離不開他。

當然了,林黛玉只盼著許之嵩能順順利利度過這九天,每一次科考都是非人的折磨呢。上一次鄉試的時候也是如此,他身子這般康健的人,出來都像是累瘦了一大圈,而且勞累至極的樣子,讓林黛玉心酸不已。

如今會試,只怕會更嚴重呢。

林黛玉心裡頭明白,對許之嵩而言,恐怕科舉考試的確是他當官的途徑,可是為爭名次而奮力,也確實是因為自己。所以她感念,卻也擔心不已。

這一份擔心她不敢表露,在許家的長輩面前都小心翼翼的藏在心裡頭,只有獨處時,才流露出絲絲的脆弱。

三日就這樣煎熬著過去了,林黛玉原本還想著要去貢院門口等著許之嵩的,被霍氏阻止了。她一個女孩兒,去了也無益,徒惹閑話罷了,還不如乖乖在家等著要實際一些。看林黛玉坐立不安的樣子,霍氏嘆了口氣,年輕人到底是沉不住氣啊,將林黛玉使喚去廚房看著給許之嵩準備的燉湯,跟老嬤嬤感慨。

“您不也是擔心得很,昨夜裡翻來覆去睡不著呢。”她跟霍氏是多年主僕,情同姐妹,說話比較直接,戳破了她的偽裝,直擊霍氏內心深處:“只怕您也不放心七少爺吧。”

霍氏也不由感慨,的確啊,自己也是放心不下呢,“越是瞭解多,越是擔心,多得是那些熬不出的孩子,如果說失了考試便也罷了,最怕那些連命都給丟了的,那才叫一個不值得呢。其實何必要那麼有出息呢,我總盼著小七能健健康康的就放心了。”

老人家不就是如此,誰還願意計較他是否功成名就,到了她這個年紀,早就看開了。人生不過短短數十載,得為自己喜歡的事兒活著,否則這一生忙碌著都不知道圖個啥,老了老了,就覺得自己很沒用,虛度了這一生呢。

老嬤嬤可不管霍氏心中的感慨,輕聲道出了事實:“七少爺肯定能順利透過,只是想博個頭名兒,才如此努力罷了。經過杜先生□□,再加上家裡這麼多人盯著,焉能不順。”

許家的底蘊可不是這一點點,在應試上自然有自己的一套。孩子們從小就精心養著不說,君子六藝,本就不可能弱不禁風,若是一場科考就能要了命,那這個人也基本沒有存在的價值了。

這邊還沒感慨完呢,那邊就傳來了喧嘩聲,原來是接許之嵩的隊伍已經回到家裡了。一家人嚴陣以待,就盼著把許之嵩伺候的舒舒服服的,能從緊張的科舉考試中緩過來。

許之彥和許之茂都是過來人,經驗豐富得很,帶著弟弟去洗漱換裝,給他灌了一肚子的茶湯藥水,這才帶著人往祖母的院子來了。他們都知道家裡的長輩記掛著,沒敢耽擱,收拾完了就趕忙去了。

霍氏已經坐在上首等著了。

三天的時間不短不長,可再見孫兒,哪怕剛剛清洗收拾完的許之嵩已經恢複了他往日的風采,可霍氏還是能從他眼中看出疲憊來。招呼著林黛玉給他送湯水,按著他灌下去一大碗之後,才讓他回屋休息。

林黛玉見他神色微帶疲憊,可眼中慢慢都是得意,可見這一科是順利透過了,心中暗暗為他高興。也顧不得沒跟他說上兩句話,趕忙讓人送他回去休息。這會兒時間很重要,休息更重要,萬事都要排在後頭。

可能是因為見到了許之嵩,有可能是因為他並沒有自己想象中的那種蓬頭垢面,被折磨得不成人形。於是,林黛玉放鬆了很多,在第二場的三天過後,哪怕迎來了已經有些消瘦的許之嵩,也只是鎮定的陪著他吃過飯,便送他回去休息了。

這種蛻變讓霍氏很滿意,她知道凡事都有個過程,這樣剛剛好,只有經歷了這些事情,林黛玉才可能慢慢成長成為一個合格的妻子,一個擔得起事兒的主母。霍氏期盼著,林黛玉能夠成長起來,跟孫兒和和美美的共度一生。

夫妻之間就是如此,共同成長才是正道。如果只有一個走的快了另一個被拉下的就很有可能出問題。而和諧的夫妻關系對所有事情都是有幫助的,尤其是對未來孩子的教育。

霍氏對此深有感觸。

作為過來人,她真切地希望,孫兒們個個都能順順利利,哪怕日後沒有她的呵護,也能過完自己的一生,不留遺憾。

不過,千百個人有千百種過法,霍氏並沒有幹涉過多,她得留空間給他們自己成長。而林黛玉與許之嵩都沒有讓她失望,這兩個她最喜歡的孩子,一如既往地讓人滿意。

很快,三場考試就都完成了。

殿試就在四月初,當然了,能不能有資格參加殿試,也是個大問題。禮部在學子們散完以後,開始了最忙碌的一段時間。彌封、抄錄、校對、套封再到考官審閱、開封落卷。等忙完了這一些列的事兒,還要由德高望重的朝堂高管在審閱一次,排好名次,才算是完成了任務。

等張榜之後,還有複試,殿試。

許之嵩幾乎可以說一個進士出身是妥妥的不會跑,可到底名次如何,就要看考官的批閱了。等待的過程中,許道郢也將人叫到了書房,透過許之嵩口述自己的策論文章來判斷他的成績。

前兩場都是點對點的,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什麼可以發揮的空間。策論不一樣,主考官的喜好問題,有很大的影響。

當然了,許之嵩研究過這位考官的習性,對他可以說是有些瞭解。這位陳大人並不喜好奢靡華麗的文風,更側重於實幹務實的,有真材實料的內容,許之嵩覺得自己應該是沒問題。當然了,他也沒有明說,因為這樣的自誇有點兒像是自我感覺良好,讓人不舒服。

不過等許道郢聽完了他的複述,也點頭,兒子這策論應該是穩了,他心中得意,面上卻一點兒都沒有表露,岔開話題道:“也該去林家拜訪一番,好生跟你未來岳父大人探討一下,他陳大人興趣相投,肯定比為父更瞭解陳大人。”這件事當然得讓林如海也跟著高興高興,讓許之嵩去,林如海一聽應該就能明白了呢。

果不其然,十五日後,張榜時,許之嵩的名字赫赫然就在第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