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在許家的生活很是悠閑,每日無所事事,因著劉氏和小劉氏都有自己的事兒要忙,剛來那日招呼了她以後,便不再每日都陪著了。好在林黛玉也享受這種悠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人生出現了許多奇跡,如今的林黛玉,更懂得及時行樂。

她自己一個人,在房間裡看看書,或者帶著針線活到隔壁去找兩位許家姑娘,偶爾小劉氏的女兒宓兒來找她,日子倒是過得悠閑自在。

就當是給自己放了假,林黛玉十分享受這難得的閑暇時光。而霍氏與劉氏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到林黛玉的滿意程度又上了一個臺階。沒什麼比一個懂得自得其樂的孩子更讓人放心的了,兩人對這個未來孫媳兒媳都十分滿意。

劉氏的想法更直接一些,自己的兒子看著就不安分,日後肯定是要入朝為官,未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裡,許家肯定是不會分家的,那麼林黛玉作為麼兒媳婦,基本上只要能管好自己的事兒,就算完了。

看她管著林家的那一攤子事兒也沒問題,日後跟許之嵩成了親,哪怕許之嵩當了官之後,她也肯定能管起人情往來,做好一個官家夫人該做的事兒。而許之嵩不能陪伴她的時光裡,一個懂得自我消遣的孩子,肯定會過得更好。

“姨姨,這個顏色真好看!”宓兒坐在林黛玉身邊,看著她給自己縫制荷包,粉色的底,白色的兔子靈動極了,邊上還有兩朵小花,活靈活現。小巧的荷包裡頭還包著一些驅蚊的香料,用叔叔特製的精油泡過,可好聞了呢。

宓兒如今最喜歡的就是來找林黛玉玩兒了,每日都來,總能帶走些什麼,有時候是幾塊她喜歡吃的糕點,有時候是許之嵩帶回來的有意思的玩具,還有時候,是林黛玉花了心思做的小東西。

林黛玉也挺喜歡宓兒的,她是許家孫輩的第一個孩子,頗受大家寵愛。加上小劉氏會教育,宓兒的性格非常好,懂事兒不止,還很會說話,天真可愛,讓林黛玉對這個孩子越來越上心。

“很快就好了,等會兒姨姨給你掛上,肯定很好看。”林黛玉正在收針,來回訂了幾圈,防止跑線,之後將線頭藏到了荷包裡面,拉了拉松緊繩,將口子束了起來,“好啦,以後等這個味兒散了,再換一些香料一樣能用。”

她伸手將荷包掛在了宓兒的腰帶上,垂在了她的裙擺上,粉紅色的荷包在天青色衣料的襯託下,好看極了。宓兒高興地蹦了蹦,“太好了,姨姨,我要去給娘親看看,還有祖母!”說完,拉著林黛玉就要往外跑。

林黛玉見天色有些晚了,也該到霍氏那兒去陪老人家吃飯,於是也不掙紮,順著宓兒的拉動往外走。

一邊走,宓兒還一邊嘰嘰喳喳跟林黛玉閑聊。

說來說去也不過是家長裡短,林黛玉也不嫌煩,津津有味地聽著,偶爾還給她點回應,倒是哄得宓兒將她引為知己,什麼私密事兒都倒豆子似的跟林黛玉說了。

到了霍氏那兒,剛剛進院子就發現氣氛不大對,林黛玉上心,拉住就要往裡頭闖的宓兒,在丫鬟的帶領下往隔壁去等著。就在宓兒也開始察覺了不對勁兒,正要跟林黛玉說的時候,許之嵩進來了。

“宓兒也在呢。”他看到一大一小兩人坐在邊上,倒是鬆了口氣,“祖母那兒完事兒了,走吧,一塊兒去吃飯。”

說起來宓兒今年也六歲了,許之嵩也只比她大五歲,有時候他也感慨,兩輩子都是如此,真真沒什麼做長輩的感覺。林黛玉到沒覺得有什麼,拉著宓兒跟在許之嵩身後往正廳走,她剛剛留意到,應該是外男來了。

果不其然,等大家坐了下來,才聽霍氏提起,是她孃家的侄兒來拜訪。

等林黛玉回了院子,聽了林媽媽的普及,才知道,原來是宮裡頭有了封妃的旨意,並且恩賞這些皇妃能回家省親,霍家正是其中之一。霍氏侄兒的女兒,霍瀾依也在這次冊封的行列裡,成為了新晉的敏妃。

這是整個霍家的大喜事兒,就在霍家上下都鬧騰著要好好修建一個對得起這個名號的別院時,霍氏的侄兒還是堅定了自己的想法,來找霍氏商量。在他看來,自家的姑姑可算是個厲害任務,許家人的政治素養是他認識的人裡頭最好的,聽一聽他們的意見總不會有錯,於是便上門求助了。

霍氏對此沒有發表任何評價,她讓侄兒先回去,等她給回信。

霍家上門想要問問建省親別院的事兒,他們不過是拿不定主意要按照什麼規格罷了。霍氏哪怕心裡頭再犯嘀咕,也不想牽扯過多,也會認真地跟許老爺子以及兒子們商量。

而除了霍家,賈府也在其中。林黛玉聽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內心是平靜的,這算是暴風雨來臨前的寧靜,大表姐的這次封妃,以及省親,正正是賈府頹然的開始。當然了,她很清楚,這裡頭肯定不止這一樁事兒,背後肯定還有很多很多,當初她在看紅樓夢解析的時候,更傾向於一種說法,那就是江南甄府與皇子勾結,意圖謀反。賈家不過是被牽連,而大表姐不過是皇上用來掩人耳目的棋子罷了。

既然這件事出來了,林黛玉覺得自己也該回家了。

算起來她在許家也住了有一旬了,爹爹幾次三番派人來請,要不是霍氏與劉氏百般挽留,許之嵩耍賴不讓她走,她早就回家了。想到這兒,她聯想到剛剛飯桌上,許之嵩看她的眼神,似乎是有話要對自己說呢。

想到這兒林黛玉又忍不住嘆了口氣,還沒成親就是處處麻煩,說個話都不容易呢。

還沒等她感慨完,那邊採晴就拿著清羽送過來的信件,遞到了自家姑娘面前:“姑娘,剛剛清羽送來的,說是表少爺給您的。”她都已經麻木了,這種書信往來次數多了,大家都習以為常,也就忘了一開始時,林媽媽唸叨的私相授受之類的話。

林黛玉沒管那麼多,拿出來開啟,看著許之嵩跟她講著從省親這件事分析出來的朝堂變化,以及皇帝的打算,她心驚。或許男人更有這方面的直覺吧,林黛玉覺得自己就想不到這麼多。

當然,她也欣然接受了許之嵩的建議,跟林媽媽商量了,準備回家。

另一邊的許之嵩,正在父親書房裡,聽著他對這件事的看法,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對於霍家上門討主意這件事,許道郢是挺高興的,這代表他老孃的孃家人對許家人的信任,他得上心些,為此還特意跑了一趟霍家。

在許道郢的幹涉下,霍家只是將霍瀾依從前的閨房重修一遍,擴大了花園以示重視罷了。而賈府,那可是轟轟烈烈地重建工作開始啊。

林如海在跟林黛玉說起此事時,都忍不住說了句奢靡。不是開玩笑,按照賈府如今的家底,耗幹了也建不成這樣的規模,不過是搜刮民脂民膏,或者從其他親戚處打秋風罷了。林家難免也是其中之一,林如海給賈府送了筆銀子,算是盡了心意,之後便不再搭理此事。林黛玉也在林如海的束縛下,養在家裡,不出門去。

一直等到冬日來臨,省親別院建成了,省親在即,賈府才派人來請林黛玉,說是要讓她也見見娘娘。林如海婉拒再三,好不容易才打發了賈府的下人們,在他看來,這賈家已經成了第一不識時務的人家,實在不值得再多交往,也慢慢遠著些。

在他的刻意為之下,林黛玉與賈府的人也疏遠了很多很多。

許之嵩倒是跟霍家的人熟稔了起來,在許道郢帶著他去了幾趟霍家之後,他成功跟霍瀾依的弟弟,也就是他的表哥霍名庭成為了至交好友。

杜先生的名聲在京城還是蠻響亮的,許之嵩能夠拜在他的門下,成為他的關門弟子,本身就證明他有本事。霍名庭從小也是名師教養,氣度以及學識都不是一般人能夠比的,兩個人可以說是一見如故,簡直就是相見恨晚,黏膩得不行。

入冬之後,姜莛嵐就隨著陳家人上京了,這一次她是來參加一年一度的選秀活動的。當然不是選入皇宮當後妃,而是給公主們當伴讀。

這一年多的時間了,變化太大了,姜家因為在江南牽扯到了鹽務,姜父被貶後鬱郁而終,薑母也隨之而去,姜莛嵐如今帶著弟弟在陳家生活。而這一次,陳家上京,卻是因為陳大人調回京城,成為京兆尹文吏。

舉家搬遷,卻無半點欣喜,林黛玉派人在碼頭等著,將姜莛嵐和陳蕭湘接到了林家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