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這件事交給嬤嬤之後,許之嵩便開始忙活自己的事兒了。他在京城買了兩個鋪子,加上原本的兩個店鋪,一共四個,足夠支撐他的所有需求。許之嵩見過了原本兩個鋪子的掌櫃,將從江南運過來的新産品交給他們,並且定下來了下一批貨的日期。

而新的兩個鋪子,他想做書店。

因著兩個店鋪是連在一起的,原本就是做這一行,他如果想做的話,直接就是可以開業。為了方便,也是想起來林黛玉空間裡頭的加工機,所以許之嵩才下了決心,定了下來。

書店除了原本的書籍保留著,書架子沒有更改之外,很多東西都變了。換上了自己習慣用的管事兒,然後將裡頭的人員大換血之後,更新了經營模式,這家掛名為墨香閣的書店,正式營業了。

裡頭除了賣書之外,也還有部分珍藏品的展示,以及售賣。

而産品由原來的只賣筆墨紙硯以及書本,延伸到相關的所有東西,甚至還請了個老手藝人,能幫人裱字畫。業務豐富了不少。除此之外,許之嵩更是吩咐下去,騰出了一個位置,給書生抄書,按照市價給錢,或者說,抄兩本就能換一本。而入門的書籍,降低價格,讓更多的人能夠看得到書。

這樣一來,這家名字十分普通的書店,就存活了下來。

當然了,許之嵩也不指望這家店能掙多少錢,不過是為了博個好名聲罷了。他忙活著打聽好先生,畢竟,他來了京城,學習不能放下。原先在江南的書院待著,已過童生試的他甚是自由,習慣了之後,許之嵩就不想再到書院去了。

而最好的辦法,就是設法請一個好先生到家裡坐館。想到自家除了自己之外,還有好幾個適齡兒童,正好一塊兒解決了。於是,這個先生的教學質量就十分重要了。

有道是,有錢能使鬼推磨,這有錢,還有途徑,很快,許之嵩就在大伯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個合適的人選。

好先生都是有傲氣的,許之嵩深知這個時代讀書人的一些秉性,只得拿著父親的名帖,三顧茅廬,希望能請到這位先生來家裡坐館。或者實在不行,就他辛苦一點,每日到先生家裡,接受教育,也行!

這位先生可不是那麼容易打發的,太上皇在位時期的榜眼,授官翰林,熬一熬說不定都是閣老了。可惜他性格耿直,得罪了人,很快就被人擠走了。好在他還有幾位同窗好友,深知他的秉性,為他介紹了不少學生,憑藉著他高超的應試技巧,豐富的知識儲備,以及優秀的履歷,硬是靠著教導學生發家致富。

如今他年紀大了,倒也很少收學生了,除了自己的身子骨不行之外,也是因為求學的人裡頭,也沒有多少可以教的好苗子。

所以當許之嵩帶著許道郢的帖子上門時,他不過也是隨隨便便應付一下,甚至都沒有讓人準備宴客廳,直接在書房裡練字,一邊讓下人將許之嵩迎進門。

這位先生姓杜,也是姑蘇人士,許之嵩看到他的那一瞬間,就生出了拜師的強烈慾望。絕對不是開玩笑,這樣的老人家肯定是有內秀的,他可以肯定,跟著杜先生,鄉試和會試絕對沒問題。

這樣的直覺從來都是許之嵩的法寶,可能這就是穿越者的福利之一吧。

既然有意願拜師,許之嵩的姿態放很低,深深作揖之外,還學著先生的坐姿,跪在塌上,等著他問話。

京城如今已不時興這樣的坐姿了,可杜先生還是一直保持著這樣的習慣。他認真地打量著許之嵩,之後,張口就來:“說說四書五經都讀到哪兒了,喜歡哪一句?除了直譯外,有沒有更深的釋義?”

感興趣所以才會發問,杜先生見多識廣,倒是從許之嵩身上看到了那一絲絲的靈氣,突然就對許之嵩産生了興趣。

而許之嵩對這樣的問話自然是不陌生,不亞於後世的所謂你的理想是什麼。講述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這是他最愛的事情,於是,許之嵩挺直了腰桿,“學生年前已過童生試,正在備戰鄉試。四書五經已經通讀,最喜歡的莫過於《易經》中,‘君子學以聚之……’”

杜先生撫須,對侃侃而談的許之嵩很滿意的點了點頭,眼光亮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