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許之嵩就要趕到書院去了,休沐僅有的一日半,他有半日耗在路上了。回來才過沒多久,又要出發往書院趕去,這時候他才深刻體會到,這樣的日子裡,其實跟林黛玉培養感情,一起長大是件多麼奢侈的事情。

哪怕他常常給林黛玉寫信,哪怕知道了她的秘密之後,她會常常讓人送東西到書院來,可許之嵩還是不大安心。在耳報神的幫助下,他知道原來林如海曾經來信,希望林黛玉能到京城去,這叫他不安的同時,又開始認識到一個問題,他和林黛玉之間,變數多得是。

林如海是朝廷官員,任職期間的調配肯定不是他自己說了算的。而巡鹽禦史是個肥缺,不可能讓同一個人在任上呆太久,要說短時間內將林如海調回京城,又不大可能,畢竟,以他的資歷,回去肯定少不了一個內閣的職位,可如今朝廷正值權力交替的時候,內閣的位置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哪裡能容得下林如海這個沒什麼身後根基的人呢。

林家雖然五代列侯,可到了林如海這一代,子嗣凋敝,人丁不旺,林家嫡系僅有他一人在朝為官,獨木難支。如果他一旦出了什麼問題,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

而親戚裡頭,除了許家還能靠得住,賈家看似繁花似錦,可內裡藏垢,只怕已經腐朽不堪了。等哪一日賈府倒了,他怕是也要受牽連呢。

如果林如海調回京城,林黛玉勢必跟著,如果他外任為官,林黛玉要不是跟著,就是會被送到外祖家去……許之嵩想到這個可能,心裡揪得緊,他得想想辦法,好好處理這個事情才行。

畢竟,作為一個正在求學年紀的孩子,他的去留自己並沒有太大的決定權,如果這個時候林家上京,他連跟著的藉口都沒有呢。許之嵩覺得自己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來是從長輩處入手,讓許家人接受林黛玉,為兩人定親。二來嘛,他也要努力,盡快考到功名,獲得進京讀書的機會才是。

別小看許之嵩,作為一個出國留過學的洋學生,他對於數理化的理解異於旁人,而對於四書五經,也是頗有研究的。畢竟,他上輩子的老爹許霍可是自詡儒商,而母親劉氏也是出自大族,底蘊十足,耳濡目染,他的休養也不差的。

再加上,畢竟是個二十多歲人的靈魂了,讀起文言文來,肯定要比正常七歲的孩子厲害很多啊。

百無聊賴的許之嵩,開始顯露自己學霸的本色,先是在書院大放異彩,碾壓中低年紀的學生,直接晉升備考班級,準備先下場考個秀才。

這才是他邁向科舉的第一步呢,秀才考完了,三年後才能考舉人,之後又要一年,才能考進士。而如今距離鄉試,還有兩年的時間,也就是說,他要成為一名能上京城的準考生,結結實實是需要五年的時間。

五年可以改變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五年後,他不過是個十三歲的孩子,可林黛玉確實個十二歲的小姑娘了,要是不趕快將林黛玉定下來,許之嵩覺得自己睡覺都不會安穩的!

危機感十足的許之嵩,用盡自己的洪荒之力,聲淚齊下地用信件的方式跟祖母霍氏講述自己的請求。他有理有據地說明瞭他跟林黛玉定親的好處,不過也是希望透過說服祖母,讓她在父親面前為自己和林黛玉的婚事多出出力,促成這樁婚事罷了。

不是開玩笑,許之嵩真的覺得,如果能夠盡早給他們定下親事,他會安心很多。心安了才能更努力地考試啊,要不然的話,這中間要是除了個什麼差錯,影響了他考試成績怎麼辦。又或者,等他辛辛苦苦考完,發現林黛玉以及被別人叼走了,那他豈不是要哭死!

下課之後,大家都往飯堂走去,午飯時間就快到了。很多人是吃飯堂的大鍋飯,也有部分人是吃自家送來的飯盒,許天涵今天就成了那有人送飯盒的一員。

因為書院離林府有點遠,所以這個是林黛玉讓人在莊子裡頭提拔起來的掌勺之人,她換出來的菜蔬,周轉到這位大廚的手中,做成精美的食盒,給許之嵩送去。當然也不是天天,只是隔三差五給他換換口味罷了。

兩個飯盒沉甸甸的,許之嵩拿到桌上一一開啟,飯盒一共分成四層,其中一個是今天的飯菜。他分辨出來之後,開啟最底層,許天涵聞了聞,很快辨認出今天是清補的馬蹄甘蔗茅根糖水。

第二層的紫米飯也挺吸引人的,上頭還有些黑芝麻和白芝麻,噴香呢。第三層的素菜是如今江南少見的脆生生的青瓜,以及一疊白灼芥藍。而最上邊也是兩個半圓形的碟子,正好平成一個圓形。其中一邊是蒸水蛋,另一邊是肥厚的蜆肉炒香幹。

這可是難得,冬日即將來臨,海鮮已經是不能捕撈的了。一些家庭富裕些的人家,會從外頭買一些河鮮或者湖鮮,可怎麼比得上許之嵩面前這份新鮮的海鮮呢?!

而當許之嵩開啟另一個食盒的時候,才吸引住了大部分人的目光,精緻的西式糕點,新鮮的草莓混合了切塊的蜜瓜,看著就十分誘人。水果和糕點香甜的味道也漸漸傳開,有的人甚至不顧形象地嚥了咽口水。

“許嵩,你說你家表妹怎麼這麼好呢?!”許之嵩的同桌是個小胖子,生平最大的愛好就是吃,看著許天涵吃著新鮮的菜餚,他都饞了。

自從得知許之嵩的飯菜都是他家表妹準備的,小胖子潘如安就一肚子羨慕嫉妒。

看著許之嵩將飯後水果放到自己面前,潘如安倒是去了愁眉苦臉,眉笑眼開地用小叉子叉起一顆草莓,放進嘴裡,任由濃香酸甜的草莓侵蝕自己的味蕾。這可是他作為同桌的一點點小福利,潘如安為了這一口吃的,被先生抽了兩下,都沒捨得換位置。

其實潘如安已經十四了,他能進這個重點培養班級,可是他爹花了大價錢的,跟許之嵩這種才七歲就靠著自己的聰明才智進入這裡,可謂是天地差別。可不知道為何,許之嵩就是覺得同桌還蠻不錯的,他跟班級的人都不大熱絡,倒是跟潘如安,處得還挺不錯的。

愛吃獨食的他,現在也捨得將林黛玉送來的東西給他分享一點了呢。

好不容易吃完飯,許之嵩趕著去請教先生,收拾東西的活兒就留給了清羽和潘如安。“清羽啊,你跟我說說,你們家少爺這個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為什麼人與人之間的差別會這麼大,他年紀是許之嵩的兩倍,可是見識和智商都還不如許之嵩的一半,想想就鬱悶。

這會兒其實他也不是需要清羽回答,於是,清羽一邊收拾,一邊充當垃圾桶,傾聽潘如安的傾訴。不是開玩笑,清羽還真的挺喜歡這個活動的,可以免費聽到恭維他家少爺的話語,還不用花錢,多好的事兒啊!

這邊許之嵩拉著先生正問著問題呢,他學習的時間畢竟還短,要是想要在鄉試當中考出點兒成績來,可不得加倍努力。而向有經驗的先生請教考試的技巧,讓他跟自己講解考試中需要注意的各種問題,以及考試內容的分析,成了許之嵩目前的最主要任務。

“……還請先生不吝賜教。”這是許之嵩每次向先生請教時候必然會說的話,有時候也真的是讓先生很無奈,有個勤奮的學生自然是好,可是有個喜歡尋根究底的學生,就有點喜憂參半了。

先生們一邊感嘆收了個好學生,日後他科舉考試成功之後,能給他們增不少光。可是一方面又要憂愁著如何回答這個優秀的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

有時候有些問題,連先生自己都無法解答,甚至可以說是,如果他能解答,那又何須在此做個小小的書院先生呢?!不過好在許之嵩也不挑剔,他不僅僅可以問先生,還能給父親或者表叔去信,反正都能得到一些回應的。

“這兩本書回去好好讀讀,讀完了你就明白了。”現在,老先生可是學精了,有時候見許之嵩的問題要好好回答太艱難,於是便給他推薦書,每每也都用這句話搪塞他。

也正是如此,如今許之嵩的閱讀量可真的是上去了,跟林黛玉說話的時候,也能引經據典了呢。

許之嵩在書院努力,並且來回奔波與書院和林家老宅之間的時候,遠在山東的許家人收到了許之嵩的來信。如同他猜測的一般,老太太看著他的信件,陷入了沉思。對於霍氏而言,林家老太太許氏其實是值得她好好用心維護一次的,可是,要真的將孫子跟林如海的女兒配成對,她又有點捨不得。

畢竟,她對林家的情況瞭如指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日後林黛玉可能是要將自己的一個孩子過繼給林家,當成林家的骨肉往下繼承香火的。雖說許家孩子多,男丁也不少,可霍氏還是覺著這樣的安排不是特別好。

孫子許之嵩倒是在信裡頭給她很多的提示和請求,可就這兒也沒能讓霍氏鬆口。她看著身邊的老媽媽,感慨道:“不過是一眨眼的時間,我就這麼老了。”這幾十年的時光裡眨眼就過去了,臨老了,還要將自己的孩子半送給別人,這心裡頭那股氣,怎樣也咽不下去。

不過她也清楚,這真的算是個解決林家問題的好辦法。

霍氏摸了摸身邊的玉如意,這是她剛剛讓人找出來的,當初許氏送給她的見面禮,就是這份禮,讓她在許家站穩了腳跟。或許命運都總是如此吧,霍氏覺得自己也該看開一些了。“去叫個識字兒的小子來,我有話囑咐他幫忙寫。”

不是霍氏不識字不會寫,而是她年事已高,身子也不大好,寫信一向都是旁人代筆的。以往她總愛讓大孫子來幫忙,不過這件事還不適宜讓太多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