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萬里長城
章節報錯
祭祀儀式完成,一群穿著赭褐色囚衣的囚徒,在工頭的看管下馬上行動起來了。他們喊著號子,一、二十個人一組,抬來了巨大條石,緊挨著以前城牆的盡頭,壘起半人高的擋土石牆。
一些戍卒與更卒則在幹稍微輕鬆一點的活。有的在用木頭與竹竿搭設腳手架,跟現代的樓房施工差不多,只是架子沒有那麼高。
有的則在技工的指揮下將一塊塊厚木板拼連起來,並用繩索固定在立柱上,形成一個梯形的模樣,有點跟後世橋樑裝模差不多。只不過後世的鋼箱梁裝模是上寬下窄,而西漢修長城的這些模板是一個狹長的方形框。
這時,技工又指揮人將一排排木樁按每隔2米打入地中,木樁的間距也為2米。據說這樣做的好處可以使原本單純用素土夯築的牆基和牆體,可以得到加強加固,類似於後世在建築中加入鋼筋一樣的。
打完木樁之後,常惠他們就要進行標高了。常惠翻閱過孔山提供的資料,明白這個高度不能超過十二公分。他們手持毛筆,在木樁上離地12公分處劃上記號。
又有戍卒用鐵楸把土鏟在竹筐裡,再將一筐筐泥土沿著那些搭設好的“腳手架”倒入上窄下寬的方框,往裡面不停填土。
填了一陣的時候,工頭便命人停了下來,再叫人把填入的土弄平整,然後再請常惠他們驗看。
西漢對工程的質量也是有著十分嚴格的標準的,也應該是世界上最早提出素土最大壓實厚度的。現代社會,採用大型機械碾壓,路基的素土最大壓實厚度為30公分,西漢沒有重達幾十噸的碾壓機械,只能靠人力用杵夯實,所以每層不得超過12公分。
張三帶人進入坑內查驗了一下,便將查驗結果記錄在骨簽上,讓常惠簽字。
常惠簽字完畢,工頭們就讓城旦、戍卒們掄起沉重的夯杵,在各自分管的範圍內呼喊著號子,朝著鬆散的黃土砸了起來!夯杵多為木製,夯頭有石制的、鐵製的。那些疏鬆的土便被夯頭一次次錘擊,慢慢地沉了下去,也變得越來越結實。
這第一輪夯實之後,又輪到常惠他們上場檢測了。這一次,是夯實度檢查,跟後世的土基壓實度檢查差不多。
後世的標準擊實試驗分輕型與重型兩種方法,前者錘重2.5kg、落高30,適用於一般公路;後者錘重4.5kg、落高45,其單位擊實功為輕型的4.5倍,適用於重要公路。常惠他們用的是重達百十來斤的石制夯杵,由兩人操作,抬高半米左右,鬆手自由落體,落地無明顯的砸坑方算夯實。
在常惠他們檢查完後,才能進行第二輪施工,又倒入約10公分黃土,再次夯實。
當泥土夯實差不多到木板的高度時,這時就要增加木板的高度,再次形成一個長方形方框,週而復始。
當高度達到標準之後,這時,就要拆掉木板,並將突出的木樁鋸平,然後開始砌磚。砌磚相對要簡單一些,磚是早已燒製好的秦磚,用的漿料是糯米加石灰拌成的萬年灰。自條石上開始砌築城磚作為擋土磚牆。這部分磚牆的厚度從下到上逐層收縮,這樣的構造可以使城牆更加穩固。常惠是學過物理力學的,他沒有想到古人很早就明白了這個道理並將它應用於建築當中。
兩邊的擋土磚牆砌好之後,還要在夯土牆的頂部也鋪上一層地面磚。
地面磚鋪完,就可以拆腳手架了,一段嶄新的長城便出現在常惠的眼前。
這就是古代的“版築”法,有著四千多年悠久的歷史了。一直到秦漢,民間的房屋建築都是用的此法,到了清朝修城牆也一直沿用此法……
後世北京和西安、南京三座都城城牆、八達嶺的長城等都是用的此牆內外包磚技術,我們一眼看上去好象都是由青磚或者石頭砌成的,其實不然,城牆內都是夯土牆。
這種夯土牆外包磚修築的城牆雖然比不上純青磚或者石頭砌成的城牆堅固,但也是十分穩固的,並且能夠降低成本。其堅固度對於沒有重型武器的古代,是足以抵擋得住騎兵部隊的進攻的了,並且能在一二千年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常惠站在新修的這小段長城之上,不禁感慨萬千。
就這麼一小段,一里路還不到的距離,一、二千人就修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的時間,這期間,常惠還親眼看見,有幾個刑徒不知是生病還是勞累過度,突然之間就倒地不起,被抬了下去……那秦始皇當年修築萬里長城,又得花費多少的財力、物力,死掉多少的人啊?
他看過史書,聽說秦始皇當年修築萬里長城,僅僅是緣於一場方士設下的騙局。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變得十分迷信起來,老是派方士四去求仙,以尋找長生不老、江山永固之仙術。
他派徐福東渡尋找長生不老藥,誰知道徐福東渡之後就留在日本不回來了。秦始皇還不死心,又派出盧生下海求仙。這一次,盧生倒是回來了,還帶回來一個錦囊,裡面說了一句話:“亡秦者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秦始皇看完大驚,認定“胡”指的就是北方的胡人。他們生活在北部的草原上,依靠牛、羊和馬過日子。一旦出現雪災或者乾旱天氣,水草不夠,就會凍死、餓死許多牲畜,遊牧民族就很難填飽肚子。
為了生活,他們只好去中原農耕國爭奪糧食和財產。而且胡人機動性很強,很不好打。為了斬草除根,永保大秦江山,秦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把北方的敵人打的七零八落。
把匈奴趕跑後,秦始皇還是不放心,為了子孫後代和千秋霸業,他決定把燕、趙、秦三國原有的長城都連成一片,形成一道阻擋胡人捲土重來的防線。於是,他徵發了八十萬民工,修築這一段長城。
我們從漢簡中得知,漢朝戍卒的飲食非常惡劣,雖然能得到正常的糧食供應,但因缺少牛、羊、豬等肉類食品,蔬菜也沒得吃,導致他們抵抗力極差,完全無法抵禦疾病的侵襲。漢朝戍邊將士的死亡率達到了驚人的3~15之間。更何況是秦朝修築長城的民工呢?
所以,秦朝所修的萬里長城之下,是白骨累累。八十萬人,少說也是有一半沒有回到家的。民間都在傳唱著一首民謠:“生男慎勿舉,生女哺用脯。不見長城下,屍骸相支拄!”
萬里長城總算是按期完工了,也的確阻擋住了匈奴人的入侵,但令秦始皇沒有想到的是,“亡秦者胡。”的預言中的胡,並不是指的胡人,而是胡亥!秦二世!
就在常惠感慨的時候,來接班的鄭吉過來了,一見到常惠就高興地嚷嚷道:“守燧長,你快回去吧。你家裡來人看你來了!”
喜歡大漢好男兒請大家收藏:()大漢好男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