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們聽完車令出事的經過,一個個氣憤填胸。

“殺我漢使,便是向我大漢宣戰!陛下,向大宛國宣戰吧!”

“陛下,我們不能讓車令的鮮血白流!血債要用血來還!”

將軍們紛紛上前請戰。

漢武帝自從公元前141年登基以來,三十多年的時間內,漢軍一向縱橫天下。曾經大敗匈奴、南破閩越、南越、東滅衛氏朝鮮,西破樓蘭,所向披靡,何曾受到過如此奇恥大辱?他把目光投向了丞相石慶。“丞相,你的意思呢?”

石慶出列道:“大宛國殺我漢使、掠我財物,蔑視天子威嚴,是可忍孰不可忍!臣以為,若不給予教訓,西域諸國必將群起而仿之,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絲綢之路就斷了!臣主張發兵討伐!”

“好!既然丞相也認為應發兵討伐,揚我大漢國威,那朕就定了。諸位愛卿,你們都議一議,誰可為帥?”劉徹問道。

大漢兵強馬壯,率軍出戰可是一個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

曾經出使過大宛的姚定漢第一個站出來道:“稟陛下,大宛雖說號稱是西域五大強國之一,但依臣看,他們兵力虛弱,武器也不精良。只要以強弓勁弩射擊他們,就可全部俘虜其軍隊。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

“你說三千精兵便可大敗大宛?”漢武帝有些不太相信。

“是的。浞野侯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臣願領三千精兵,便可將大宛國王捉來。”姚定漢誇下海口道。

“浞野侯,此事你怎麼看?”漢武帝劉徹問趙破奴道。

“稟陛下,上一回臣率七百騎兵便俘獲樓蘭王,那是臣出的奇兵,臣的身後還有二萬大軍吸引了他們的注意力。大宛國比樓蘭國還要遠,還要大,光是三千精兵恐怕不夠。如果讓我領兵,還得有二萬步兵作後盾。”趙破奴說道。

劉徹聽了趙破奴這麼一說,頓時心中有數了。二年前,大將軍衛青去世了,現在他手頭的大將也就是趙破奴了,他不能動,得留著他對付匈奴的。既然大宛國這麼好打,那就派自己最疼愛的妃子李夫人的二哥李廣利去好了。李夫一心想給她二哥李廣利封侯的,可是他寸功未立,給他封侯不能服眾啊。如今正是一個可以讓他立功封侯的大好機會,不能隨便給別人了。

想到這兒,他心中有數了,他要把李廣利培養成第二個衛青。“這樣吧,朕決定派遣太原郡太守李廣利為貳師將軍,調發屬國六千騎兵及各郡國不軌刑徒三萬人,討伐大宛,取回種馬。你們覺得呢?”

大臣們面面相覷,原來皇上決定迎合李夫人的心意,是想要給他哥哥一個立功封侯的好機會。

太子劉據站出來道:“父皇,這統兵打仗,非同兒戲。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父皇卻將如此重任託付給他,兒臣認為不妥。”

劉徹沒想到太子如此不識趣,臉有不悅。

趙破奴見狀,便出列上奏道:“陛下,臣也覺得李郡守從未領兵作過戰,還得有得力之人從旁協助才行。臣願往。”

劉徹臉上頓時露出了笑容,道:“不,你還得給朕守住北邊的大門,防止匈奴人的襲擊。協同貳師將軍的人選,各位愛卿再議議看。”

丞相石慶一聽,便出列奏道:“陛下,臣舉薦浩侯王恢,可擔此重任。浩侯王恢,對西域諸國十分熟悉,又有作戰經驗,有他從旁協助,準能取勝。”

浩侯王恢,曾為中郎將,屢出使西域。當時樓蘭等國屢次斷絕漢使的後勤補給供應,或者攻擊、打劫漢使,王恢就把這些情況報告給了漢武帝。

漢武帝就令王恢協助趙破奴攻打車師,擄獲了車師王。他正是憑藉此軍功封為浩侯的。趙破奴攻打樓蘭,也正是他領兵二萬在後壓陣。有了他的從旁協助,又有六千精騎兵,征服一個小小的大宛應該是不成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