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你想聽這一篇啊。他講的是曾子教育自己兒子的故事。曾子春秋末年生於魯國南武城,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勤奮好學,頗得孔子真傳,有宗聖之稱。有一天,曾子的妻子想去逛一下街。誰知道她的小兒子扯著她的衣襟,又哭又鬧,非要跟著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快回去吧,媽媽上街買點東西,回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一聽有肉吃,方才嚥著口水答應了不再跟隨。等到曾子妻子從街上回來時,看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家裡就這一頭肥豬了,是準備祭祀要用的!’曾子說道:‘你不是答應孩子回來要殺豬給他吃的嗎?’曾子的妻子這才說道:‘我那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你怎麼當真了呢?’曾子嚴肅地說:‘你怎麼能欺騙孩子呢?小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騙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裡。”

“嗯,曾子這樣做完全是正確的。父母是孩子表率,人生的第一個老師。父母的言行對子女將來的成長起很大的作用。有見識的父母要言而有信,誠實待人,別看殺了一頭豬,眼前利益受損,但從教育子女的長遠利益看,大有好處的。”桑麗華說道。

“好啊,想不到我的娘子還有如此見識,將來我們的孩子接受你的教誨,一定會很有出息的。”常惠點了點頭。

“我只聽人家說過‘虎父無犬子’,還從沒聽說過‘虎娘無犬子’的,就算將來我們的孩子有出息,那一定也是你的功勞啊!”桑麗華謙虛地說道。

“娘子說錯了。應該說是我們的功勞。教育孩子,父親與母親,一個都不能少。”常惠糾正道。

“可惜,我們生的是女兒。”桑麗華又有些洩氣了。

“女兒又怎麼啦?只要我們教育得好,一樣可以成就大業的。”常惠本來想告訴她,後世是有很多有名的女強人、有科學家、政治家的,那唐朝的武則天還當了皇帝的,但怕嚇著了她,便沒有說出口來。

“是嗎?”桑麗華一聽,寬慰了不少,“那你給她取個名字吧。”

女兒叫什麼好呢?常惠放下了竹簡,沉思起來,想了一下便道:“我看就叫常花吧。”

“為什麼叫常花啊?”桑麗華有些不解,她也是讀過書的人,不象那些大字不識的人,“這個名字有些俗,太俗了!”

常惠笑著解釋道:“這名字啊,挺有紀念意義的。你還記得不?我當初為了追你,把後山的玫瑰花都差不多挖光了?”

桑麗華一聽,臉就有些紅了,“原來是這樣啊,那就叫常花吧。”

常惠又道:“名字嘛,就是要有意義些,還帶些祝福。叫她常花,常常有錢花,作為一個女人,不也是挺幸福的嗎?”

桑麗華一聽,頓時開心地笑了,“好,常常有錢花。我們的女兒就叫常花了。時候不早了,我們早點入睡吧。”桑麗華說完,就開始收拾整理東西。

“你今晚不走了,要陪我睡,難道不怕?”常惠一聽,頓時喜出望外。原來桑麗華在生小孩時疼得死去活來的,就提議以後分床睡。常惠目睹桑麗華生小孩痛苦的樣子,十分不忍心,也就一口答應了。沒想到才過了十來天,這桑麗華就熬不住了。

“我這不怕死的來了,你快上來吧!”桑麗華雖然已違背了當初自己的承諾,臉上有些掛不住,但她已不再是閨房裡的淑女,在本能面前,還是選擇了天性。

常惠早已心猿意馬,熄了燈,就開始和夫人親熱不提。

今天是常花出生的第一百日。古代,嬰兒降生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降生三日做三朝,這天要送紅雞蛋等為嬰兒祝福。嬰兒滿三十天做滿月,置辦滿月酒;過一百天時要有百日禮;一週歲時也要擺酒筵慶賀。

不過,西漢重男輕女思想非常的嚴重,生了男孩,才會做上述酒筵。生了女兒則是不慶賀的。不過,常惠卻偏偏不走尋常路,在常花“過百天”時,他大張旗鼓地在這一天邀請了所有的親朋好友都來慶祝會聚。

常惠按照西漢的習俗,在嬰兒百日那天請人給嬰兒剃了頭,還在嬰兒腦後留一撮毛,俗稱“百歲毛”,寓意長命百歲。

然後桑麗華又給她穿上了“百家衣”、戴上“百歲鎖”。“百家衣”是由各種色彩的小布塊綴成的,至於做衣服的布塊、布條則是由多個親戚朋友湊成的。在眾多的顏色中以紫色最為貴重,也最難尋,因為“紫”與“子”同音,人們一般不願把“子”送給別人。孩子穿百家衣有著兩種蘊意:一是象徵長命百歲,一是象徵先苦後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