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朝裡面的娟姑娘喊道:“姐姐,舅舅他們來了,還不出來見客人?”

娟姑娘便從屋子裡出來,給舅舅行了禮,又拉著福伢子的媳婦問長問短的。

跟舅舅一同前來的村裡的鄉親們也上來跟常惠打招呼,一個個低頭哈腰的,“常大掌櫃,好,我能在你們作坊裡找份事做不?”

常惠應道:“行,都沒問題。”

這時,一個胖胖的身影弱弱地問道:“常惠哥,你看我也行不?”

常惠抬頭一看,正是以前自己的未婚妻賈玉珍。

舅舅連忙笑著解釋道:“他爹爹讓我來跟你求個情,能不能讓她也進你的那個作坊。外甥,這個你放心,玉珍幹活還是挺勤快的。”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自己當了週記的大掌櫃後,連帶著舅舅在鄰近的村裡也算得上是有身份的人了。加上當初,自己也並不在乎被賈家的人退親。常惠也就十分大度地應了下來,然後朝娟姑娘說道:“姐,這兒還有一個女工,都歸你管了。”

福伢子的媳婦便悄悄地在娟姑娘的耳邊說道:“你知道嗎?那個賈玉珍還曾是常惠未過門的媳婦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娟姑娘一聽,大吃一驚,嘴巴張成了“o”型,福伢子的媳婦又悄悄地道:“可惜她沒那福分,他家裡人看不起常惠,退親了,估計現在腸子都悔青了。”

娟姑娘一聽,就笑得很燦爛,領著她們這一幫女的安排住處去了。

週記作坊的事情進展得很順利,一切都有條不紊的按預定的計劃正式投產了。除了因這八百學徒是新手,速度稍微慢一些外,跟齊地的作坊已無二樣了。

徐縣令也興致勃勃的前來參觀第一批絲綢的下線。晉陽縣最高長官加股東親自來參觀,柏禮鋒連忙低頭哈腰的在前面帶路,詳細的介紹道,“徐大人,你看,繭子變成絲綢,一共得經過十八道工序。我們又把這十八道工序劃分為收烘、繅絲、捻絲、織布、打卷五個方面。我們現在所在的這一個區,就是收烘的。蠶繭收回來後,要根據蠶繭的外觀形狀、繭形的大小及其整齊程度、顏色挑選出上繭、次繭和下繭來。質量最好的上繭,可以用來製作精美、上等的絲綢。分完蠶繭之後,就是煮繭了。”

柏禮鋒又陪著徐縣令來到第二個區,介紹道:“這煮好的繭子,在水裡一泡,拿索緒帚與繭層表面刷幾下,就可索得絲緒。索緒完後,就是理緒了。理緒就是除去有緒繭繭層表面雜亂的緒絲,理出正緒。理完緒,還要繅解。把正緒繭放入溫開水做成的繅絲湯中,使繭絲順序離解,一圈一圈的纏繞到絲筐上。纏好的絲筐還要拿去烘乾,那就是烘絲了。這整個過程就叫繅絲。”

徐縣令看到娟姑娘正帶領著一群心靈手巧的人坐在織機前,不停的踩下長踏杆,投梭送緯,大開眼界,“原來這絲綢就是這樣子織出來的啊!”

柏禮鋒點了點頭,“對,這就是作坊中最重要的活織布,不過,從這兒出來的還只是毛坯布,還要經過染色、再烘乾,才能出最終的成品。”

徐縣令參觀完作坊後,跟常惠幾個回到了周府。

坐定之後,徐縣令問道,“這布匹馬上就要生產出來了,這價格怎麼定,想好了沒有?”

周松道:“還沒有呢,現在我們的產量還上不去,出來的布匹我們週記綢緞鋪就能賣掉。”

徐縣令道:“這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現在工人的手藝不熟練,只能滿足綢緞鋪自己內部銷售。這要是熟練了之後,豈不都堆積如山了?”

常惠道:“這個我已經考慮過了,現在暫時在綢緞鋪自己銷售,價格不變,可以賺取更多的錢。產量上來之後,我會降低價格搶佔市場的。”

徐縣令道:“那也得先定一個價放到這裡。”

常惠道:“價格我與東家還沒有商量,不過每一種絲綢的成本價,我大概算了一下。帛每匹成本價四百錢,齊地要賣五百二十錢,市價六百七十錢;絹每匹成本價四百五十錢,齊地要賣六百二十錢,市價八百錢;素每匹成本價五百二十錢,齊地要賣七百錢,市價九百錢。”

徐縣令一聽,笑了,道:“好,等產量上來之後,我們也就按齊地的價格銷售,先把桑記打垮再說。那樣,太原郡的綢緞生意就全部控制在我們手裡了。”

喜歡大漢好男兒請大家收藏:()大漢好男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