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新的開始(四)(第2/2頁)
章節報錯
不過,他們對建築基礎的處理則沒有現代的那麼先進。首先進行平地挖槽,槽的深淺不一,根據房屋荷載而定。然後再用獨輪車將一些長方形或不規則形狀的柱石埋入槽中。柱石有大有小,大者長寬分別在一米左右,小者長寬約半米不等。柱石的埋深一般與槽基同深。
地基定了,房屋的大小形狀也就基本上定了。接下來便是將房屋內的土進行夯實。要把生土挖掉,鋪上一層砂墊層,再夯實。
至此,石匠工的工作就已全部結束。
木匠工早已在一邊忙開了。他們將樹木運來,鋸成一片片木板,再用斧頭、鑿子、刨子、鏟子、墨斗、角尺、木鑽等工具,將木板加工成自己想要的形狀。
各式各樣的刨子可以將木料刨削平、直、光滑。木鑽是用來在木頭上鑽眼固定各種聯接部位的。鑿子則是用來製作各種結合部位的孔眼,聯接不同的部位。
墨斗是用來拉直線的。其工作原理是由墨線繞在活動的輪子上,墨線經過墨斗輪子纏繞後,端頭的線拴在一個定針上。使用時,拉住定針,在活動輪的轉動下,拉直墨線在木材上彈出需要加工的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這些都是現代社會里不可能見到的東西了,常惠對於古代的每一樣木工工具都感到很驚奇,不停地問它們的使用方法。
一位老木匠師父開玩笑地說道:“東家,你問得這麼仔細,是不是想學木匠啊?我跟你講吧,學木匠可是有好多的規矩的。”
常惠連忙問道:“你說說看,都有些什麼規矩?”
那老木匠師父便道:“木匠的規矩主要有:凳不離三,門不離五,床不離七,棺不離八,桌不離九。總結起來就是三五七八九。”
常惠笑道:“為什麼一定要是三五七八九啊,變一下不行嗎?”
那老木匠師父道:“規矩就是規矩,沒有規矩就不成方圓。這三五七八九啊,其實就是指它的尺寸數。製作木凳的時候,長度的尺寸末尾數必須帶有‘三’,比如二尺三,三尺三等。‘三’就代表了兄弟義氣,既然坐在同一凳子上,大家都是兄弟朋友。這就是凳不離三的原因。在製作木門的時候,無論大小寬窄,它的尺寸末尾處數,都離不開‘五’,尺寸帶有五,寓意著‘五福臨門’。‘七’和‘妻’諧音,有床怎能少得了妻呢?尺寸末尾有了這個七,寓意不用擔心找不到老婆了。‘八’與‘發’諧音,正所謂見棺發財嘛。無論給誰製作棺材,棺材的尺寸都只有八尺,不多不少。這桌不能離開‘九’這個數字,就更簡單了。無酒不成席,桌上吃飯怎能少得了酒呢?”
常惠聽後,恍然大悟,“原來是這樣啊,你這麼一說,還真有些道理。”
木匠們把自己製作的各個部件拼裝起來,常惠的新院子很快就成形了。他仿的是周松院子三進式結構。兩邊皆以迴廊聯通三棟主體建築。唯一與周松家不同的是他的第一棟主樓建成了二層樓閣。聽為首的那個總承包商道,這是西漢最新、最流行的。為了節約成本開支,剩下的二棟還是以前矮小的單層房屋結構。不過,這樣看上去,縱橫參差的屋頂,以及門窗上的雨塔,使整個院子呈現有主有從,富於變化的輪廓。
屋頂的形式,常惠選用的是廡殿屋頂。廡殿屋頂,正脊短,屋面、屋脊和簷口平直,屋頂正脊中央還裝飾有鳳凰。討個有鳳來儀的喜兆。
總的來說,這樣一棟建築既古樸簡潔,但又不乏朝氣,常惠對它還是很滿意的。
新房子一建好,常惠就馬上與娟姑娘、張三、阿九、楊媽都搬了進去。
喜歡大漢好男兒請大家收藏:()大漢好男兒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