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計策(第1/2頁)
章節報錯
孫賢對玥城突襲引起了玥城內桓國士兵的怒氣,雖是沒有成功,但依舊對桓國士兵產生了不小的損失。且運送糧食的隊伍生死未卜,天剎也還沒有回來,在憤怒之餘,桓國大軍之中還有一些不安。
自古都說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了糧食,一切都是虛妄。況且這一站對兩國都十分重要,若是桓國大軍少了糧食,那便是還沒有打就難有勝利的機會了。
面對桓國大軍的不安,吳箋一刀指向闕國軍營的方向,利用玥城易守難攻的特點,對闕國大軍發起了兩次突襲。每一次都是在闕國大軍準備全力反擊之時撤回玥城,兩番這樣的打發,讓闕國大軍內生出寫怒氣和不耐。
軍中的怨氣大增,內部發生了好幾次打架鬥毆的事件。孫賢雷厲風行,下下重令,凡是在這段時間擾亂軍心的,通通一刀砍下頭顱,掛在城牆上示眾。
因此闕國軍中的頭顱便掛了一排,軍中也再無作奸犯科之事,也算是穩住了軍心。可是吳箋這樣類似兒戲的打法實在是讓孫賢沒折,畢竟這真的很管用。
於是,之前闕國突襲桓國的事算是了結。兩軍之間的氣氛越來越緊張。
第三天的時候,天剎回來了,帶著僅剩的兩百多個士兵和一半沾染了血跡的糧食。
這是他們生命換來的。
玥城城主府
吳箋來到城主府後直接去見了劉無畏,而劉允也臉色不加的走在她的身後。
夜傾城兩人依舊跟隨在吳箋之後,於成於敗在從九天峽回來之後,也繼續承擔保護他們也是監視他們的義務。
在見到劉無畏時,劉無畏臉色並不是太好。或許是劉殷的叛國給他帶來了難以接受的打擊,他現在看起來就像一隻受傷的獅子。
作為一代忠臣,桓國上下對他都懷有一顆敬畏之心,不少世家都以他的事蹟來給自家子弟做榜樣。可以說他這一生都會被載入史冊,可現在劉殷將成為他最大的恥辱,不,是劉家最大的恥辱。
經過劉殷這件事後,只要這場戰爭一過,便會向皇帝稟告這件事。若是皇帝念在他們一家忠心耿耿,網開一面,不在追究或輕責倒還好,但若是皇帝大怒,徹查這件事的話,那他劉家的子弟往後再想為官都是難事,且子女嫁娶之事也不會有大家族願意將自己的兒女娶嫁劉家的任何人。
劉家的基業,都在一個人的錯誤之下毀於一旦。
可劉無畏不得不承認,劉殷是他最愛的一個兒子。
當年柳氏去逝之時千般囑咐要他好好照顧劉殷,他答應了,這麼多年來,他自認為待劉殷不薄。唯有嫡子之位沒有給他也不能給他。
且不說家族的規矩,就憑嫡子劉允大度不凡,從未犯過什麼錯,主母寬容大度,待劉殷如親生一般。便可以說,劉允的嫡子之位是他應得的。
但劉無畏最不能給的,就是劉殷最想要的。
真相的打擊就像往劉無畏身上割了一塊肉一樣疼,他本是日日消沉。但吳箋卻對他說,闕國兵臨城下,桓國危在旦夕,如今可用之人不多,他必須撐起這個局面,因為他是桓國的臣,是桓國的戰士,他必須振作起來!
血靈芝救了他的命,但不能讓他立刻好起來,每到下雨天時,舊時的傷口就反覆做疼。恍惚間,他彷彿看見了柳氏,一生的過往從眼前劃過,他對死亡已經不在害怕了。
這一戰,若能苟活,便親自在皇帝面前以死謝罪。若是死了,那也是為桓國盡了最後一份力。
可無論如何,他的結局都是要踏上黃泉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