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客留他鄉

自混元開闢,陰陽二字成功。含為元氣散為風,萬物得之萌動。但看生身六尺,喉間三寸流通。財和酒色盡包籠,無氣誰人享用?

這是一首自古說書人採用的定場詩,上拍醒木下念詞,意味著一段傳奇故事的開始。而往往這些定場詩卻是極為深刻的為人處世之道。拿這首詞為例,說的便是人生在世,無不就是三寸氣,縱是你‘財和酒色盡包籠’,兩腿若是一伸,也是‘誰人享用?’想古來三皇五帝,宮殿嬪妃甚是為多,可是最終也成了一抔黃土,留下這些富貴,又有何用。

咱們接下來要說的事情,便就是這愛恨情仇,榮華富貴,其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為了金銀舍人情,為了仇事恨餘生。咱們且把這段故事稱為‘獨孤秘史’。

卻說武林中有著五大古城,分別是汴梁,應州,漁陵,江郡和洛城。這五大古城都地處交通要道,城中人馬絡繹不絕,即便是晚上也是人聲鼎沸,不以為夜。用柳永的詩詞‘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千騎擁高牙,乘醉聽簫吟賞煙霞’來形容卻是恰如其分。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故事便發生在汴梁城外,向西十里去處的曲澧縣中。

這曲澧縣並不是可以比肩五大古城的存在,可是因為距離汴梁頗近,倒是借了地勢之利發展為一個大集鎮,這集鎮之上也是車水馬龍好不熱鬧。在這曲澧縣中有一個人物,姓李,叫李成龍,字立壽。因為手下經營著很多的綢緞,木材莊子,人們便常叫他李員外。

要說起這個李成龍,倒是個窮苦命出身,也不知道從哪一邊逃荒過來的。年輕時候的李成龍到了曲澧縣之時,已經餓得是上氣不接下氣了,瘦骨嶙峋,看著就是一副骨架子。李成龍來到曲澧縣,也不知道暈倒在何處了,讓一個富農老伯救了起來。

這老農姓範,就一家三口,自己老伴還有一個姑娘。李成龍醒來後知道是這富農救了自己,他也是個有文化的人,知道銜草結環,知恩圖報,所以呢,便留在了老農家當個下人使喚。當然,他當自己是個下人,但是富農卻不當他是個下人。這老農見李成龍肚子裡有些墨水,為人也老實幹練,知道有恩必報,是個正人君子,便有心把他留在家裡當個乾兒子。他想家中沒有男丁,把李成龍留下也好和姑娘有個照應。就這樣,李成龍便在老農家住了下來。

時間久了範老農就發現,這個李成龍什麼活都搶著幹,而且不辭勞苦,能吃苦,最重要的一點是,李成龍這人精明,有腦子,十分的聰明靈活,往往按照他說的話做,家裡能省下幾個銀子。所以這範老農夫婦便更加對他是青睞有加。有天晚上,範氏夫妻兩個人一商量,便有意招個養老女婿,老太太也同意。因為範老農夫婦是老來得女,對這個姑娘那是寵愛有加,那真是捧到手裡怕碰了,含在嘴裡怕化了。而且這個姑娘也很孝順,知道這家裡就自己一個女孩,所以每當父母提婚姻二字的時候,她都會出言拒絕,二老呢,也都捨不得姑娘,所以這麼一來二去,便給耽擱了下來。這一年,範姑娘已經二十二歲了,要是擱到平常人家,恐怕外孫都要打醬油了。所以二人就商議招李成龍做這個養老女婿。

這一天二老讓李成龍去縣城採購東西,把範姑娘叫到了屋裡。

“爹,娘,你們把我找來幹什麼,是不是又要我嫁人,我可不嫁。”姑娘給娘揉著肩膀道。

“胡說!”範老農把臉面一板,頓時喝道,“你不嫁人難道還老死在我家裡不成?”

老伴看見範老農端架子,便替女兒說話道,“你小點聲,嚇唬人幹什麼!姑娘啊,來,娘給你說。”

範姑娘一聽說娘有話吩咐,趕緊說道,“娘,你說吧,我聽著呢。”

“姑娘啊,你也老大不小的了,所謂男大當婚女大當嫁,你總也得有嫁人的時候,可是我們到老才有你這麼一個姑娘,實在是放心不下你嫁到遠處去,所以便想給你找個女婿。也好讓你一直在我們面前。”範老婦說道。

姑娘聽了這句話,不禁身子一震,問道,“爹孃想招誰?”

範氏夫婦對視一眼,心中道,看來這事有門,不然姑娘怎麼不說‘我不招’什麼的,卻問招誰呢?

範老農趕緊搶過話頭說道,“我看那李成龍就不錯,為人厚道老實,又是精明能幹,現在無家可歸,把你許配給他我們也放心。”

姑娘一聽大羞,你想想,這範姑娘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滿腦子的封建思想,這範老農一語就說出了這番話,姑娘不害羞才怪。

範老婦橫了老伴一眼,心說話,你這人說話怎麼這麼二百五呢,不知道人家姑娘家家臉皮薄啊。

“我兒啊,今天把你找來,又把李公子支出去,就是想問問你的意見?”範老婦柔聲說道。

“我......我能有什麼意見啊,婚姻大事的,全憑父母做主就是了。”說完她笑著跑出去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原來這李成龍在範老農家呆的也有些時候了,不只是範氏夫妻對他青睞,就連這個範姑娘也是對他有了情意。這還是說李成龍平時做人極好,一直都把範姑娘當成是自己妹妹照顧,這麼一來二去,日久生情便是自然而然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