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遠的舉動,打破了長期以來的競爭,外界紛紛傳言,當秦建還在忙著打價格戰搶奪市場時,張遠卻看到了更遠的方向,兩人壓根就不是一個格局的人物。

“安格公司已經開始向海底出發了,而秦建還在爭奪賣配件的機會。”

“兩者的差距實在太大了,可惜安格公司遲遲沒有上市,否則說不定早就是世界前十的富豪了。”

……

類似的評論不絕於耳,畢竟在當今的領域內,高階技術一直是人們心中追求的目標。

國內還在爭搶買菜的時候,國外的私企已經送出了好幾顆衛星,哪怕都是當今的富豪,可誰也不會把兩者看做是同一型別的領導者。

秦建如今的地位與之有些類似,甚至有人說張遠根本就沒把秦建放在眼裡,這種話也不是空穴來風,畢竟之前張遠就有從軟體轉型的先例。

“他又開始賣情懷了!”秦建搖頭不已,哪怕他拉攏了大企業,這場戰局幾乎徹底擊敗了張遠的意圖,可是結局卻並沒有想象中的開心。

在這期間,秦建也聽到了不少的訊息,部分大企業正在尋求與張遠的合作,希望加入張遠的專案之中。

建立海底工程的專案,可是一個巨大的蛋糕,其中涵蓋的行業面之廣,就不是區區幾十家可以完成的專案。

張遠搖身一變,從原來的最大出貨商,變成了最大的需求方,這也導致大部分企業產生了一絲動搖。

秦建的配件固然技術領先,可他卻是從客戶手裡拿錢的主,張遠這次的舉動,不但沒有從客戶手裡拿錢,甚至還要給出部分的資金,藉助這些客戶的渠道與關係來打通所有的貨物的渠道來源。

利益永遠是商人間永恆的推動力,許多大企業紛紛轉變了態度,就連立遠集團也為此與張遠進行了接觸。

“你終於出息了,為父很欣慰。”張立家感慨道,“這麼大筆的訂單,要不就給我吧。”

立遠集團最主要的就是電器行業,海底工程無論是制熱製冷,或者是氧氣供應問題,甚至是最簡單的電力輸送,這都離不開電器的範疇。

張立家或許看不上那幾億的利潤,可他卻看好海底工程的前景,如果不是張遠遲遲沒有上市,張立家早就把他的股份給買回來了。

“那可不行,我們又沒有合作關係。”張遠搖了搖頭,他的配件與機器人,立遠集團幾乎都沒有采購。

福力公司領先安格公司十幾年創立機器人與配件,立遠集團大部分的貨物供應都來源於福力公司,自身需求已經達到了飽和的地步,想讓他再買張遠的產品,完全沒有可能。

張遠之所以舉步維艱,最主要的還是類似的企業太多,對他想要短期內佔領市場,形成了巨大的阻礙。

“這都好商量。”

張立家咬了咬牙,“我可以讓出部分的採購權,由採購部負責購買安格公司的產品。”

眼見張遠越做越大,張立家明顯感覺到了力不從心,從起初的不屑,到現在反過來談合作,期間種種的變化,讓張立家也感到速度實在太快了。

“你也知道,立遠集團並不是完全由我做主。”張立家語氣顯得有些溫和,也沒有逼迫張遠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