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和趙雲進來的時候,高夜依舊和左慈聊得開心。他們沒有再聊任何典故書籍,而是高夜在問左慈這一路的見聞而已。左慈也是個健談之人,對高夜的問題來者不拒,而且他的智慧更勝於他的見識,對很多問題都分析的鞭辟入裡。

在經過了互相介紹這樣例行的環節之後,宴席便正式開始了。畢竟還在守孝期間,不宜大擺宴席,因此高夜今天的飯菜,都特別的樸素,但菜的型別,卻大大超前了這個只有蒸煮燒烤的時代。今天的宴席,上來的都是炒菜。自從高夜把炒菜帶回這個時代,整個府上的人,都對炒菜情有獨鍾,而且高夜憑藉著自己後世的吃貨本質,把菜做出了各種花樣,然而廚子到底是廚子,在學會了高夜的那些菜譜之後,發明創造就成了他們最大的愛好。

這樣的飯菜對於郭嘉趙雲來說,已經算是司空見慣了,然而對於左慈來說,這樣的飯菜實在是太過稀奇,濃郁的香氣,讓左慈和葛玄二人口水都吞了好幾口。不過當高夜準備的酒被開啟以後,就連郭嘉也連吞了好幾口的口水。眼睛直勾勾的盯著酒器。

當酒被倒入眾人面前的酒樽之中,高夜明顯感受到了郭嘉那顆悸動的心。也對,對於郭嘉這樣的酒鬼來說,還有什麼是比美酒更能吸引他的呢?

隨著高夜舉起酒樽,宣佈開席,並和所有人一起幹了第一杯酒,整個大堂裡,除了高夜,其他的四個人都在劇烈的咳嗽中。畢竟對於高夜這種在後世已經被高度數酒折磨了十幾年的人來說,現在這入口不過四十度的酒,還真不算什麼。可對於平時只能喝到十幾度的淡酒的眾人來說,這酒實在是太過於烈了。

不過在一陣劇烈的咳嗽之後,四個人不約而同的稱讚道:“好酒!”

“大哥你可真是不厚道,有這麼好的酒,居然不早些拿出來。”郭嘉一臉幽怨的看著高夜,隨即又給自己的酒樽裡盛滿了酒。

“這你可冤枉我了。這酒也是我才製成的,今日烏角先生來訪,正好拿來請大家品嚐一番。烏角先生,不知對這酒,有何評價?”高夜趕緊轉移話題,不然讓郭嘉繼續下去,還不知道他繞來繞去的,最後自己得搭進去什麼。

“此酒,可謂老道所嘗過的最烈的酒了。入口辛辣,入喉如同鋼刀,入胃如同火燒,不過飲完卻是通體舒泰,甘醇留香,絕不是尋常水酒可比,依老道看來,這酒幾可與御酒比肩!若非是燥氣太重,御酒可就比它差得遠啦。不過幷州苦寒,此酒正好用來禦寒。”

“據說此酒在地下埋藏,可去燥氣,埋藏愈久,愈是甘醇。可惜這酒釀造成的時間尚短,唉,兩位道長若是十年之後再來,定能嚐到更好的酒啊。”高夜笑道。

“那可說好了,老道我十年後再來,你可不能拒我於門外啊。”左慈也笑道。

當一場酒宴進入到左慈醉倒的時候,也就到了尾聲,席上的五個人裡,也就只有高夜對這樣的酒不大感冒,其他四人都是第一次喝,像從前那樣的喝法,醉的當然也就特別快。

高夜吩咐下去,讓僕人把四個人都送回房間休息,自己也回到了房間,準備休息一下。雖然沒有什麼更劇烈的反應,但頭暈暈的,也不是什麼好事。

等高夜一覺醒來,日頭已經偏西,這時候高夜才想起,還有蔡邕託左慈帶來的包裹,還未曾開啟。不知道里面都有什麼啊,看分量,恐怕是書的機率更大一些。高夜隨即起身,洗了把臉,便去了書房,而那包裹,早就被管家放在了高夜的桌子上。

高夜開啟包裹,果然,是一摞書,外加兩封信。高夜把書信拿起來,仔細一看,這一封是蔡邕寫的,而另一封,居然是蔡琰的書信。高夜想了想,還是先開啟了蔡邕的信,信裡倒也沒說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先是介紹了一下自己現在的住所,又說了說最近自己都做了什麼,然後便重點的介紹了自己的《樂經》,說自己手抄了一份,叫高夜把他放進藏書樓,好好收藏。

高夜看完蔡邕的信,便拿起了書,只見書的封面上寫著“樂經”二字。蔡邕素來喜愛音律,文采斐然,想來這《樂經》,不是他收集來的古譜,就是他自己創作的新歌。高夜隨意翻了幾頁,卻震驚到說不出話來,無他,只是在某一頁上,看到了《廣陵散》三個大字。

當然,後世也有《廣陵散》的曲譜傳下來,但卻不知真假。這首曲子傳說最早是描繪聶政刺殺韓王的故事,全曲貫注的是那憤慨不屈的浩然之氣。而說到這首曲子,最出名的演奏者便是竹林七賢的嵇康了。而且據《晉書》記載,此曲是嵇康遊玩洛西時,為一古人所贈。而在《太平廣記》裡的記載更是神奇,說嵇康夜宿月華亭,夜不能寢,起坐撫琴。因為琴聲實在優雅,竟然打動了一個幽靈,那幽靈覺得嵇康的琴聲美妙異常,便將《廣陵散》傳於嵇康,更與嵇康約定,不得教其他人彈奏此曲。後來嵇康為司馬昭所害,臨刑之時,索要一張琴彈奏此曲,一曲彈罷,喟然長嘆:“袁孝尼嘗請學此散,吾靳固不與,《廣陵散》於今絕矣!”就是說有個叫袁準的人,想要學這首曲子,我因為吝惜這首曲子,竟不傳授給他,可惜,《廣陵散》今日要絕傳了!而後慷慨赴死,留下了千古絕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只是今日自己居然在蔡邕的書裡看到了這首曲子,說不得以後嵇康在洛西遊玩時遇到的古人,正是得到了蔡邕這本《樂經》的人吧。可惜蔡邕藏書四千卷,人死了,這些書也不知道流落到了何方。想想蔡邕流傳下來的作品,“金生砂礫,珠出蚌泥。嘆茲窈窕,產於卑微。盼倩淑麗,皓齒蛾眉。玄發光潤,領如螬蠐……”這大名鼎鼎的《青衣賦》,這其中,蘊含著多麼真摯的感情,多麼華美的辭藻啊,可惜,可嘆。

高夜放下書,似乎陷入了一種傷感之中。是啊,蔡邕死了,他的藏書著作幾乎失傳。那麼五胡亂華呢,南宋滅亡呢,泱泱中華究竟有多少璀璨的文華都消散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呢?

不知過了多久,高夜才從自己的幻想中回過神來。自己這是怎麼了?無端的又陷入這種莫名的沉思中,這不是還有蔡琰的信沒讀呢麼。有這麼一個大美女的信等著自己,自己居然還有空傷感,簡直是秀逗。

蔡琰的信裡,就沒有蔡邕那麼嚴肅正經了,說的都是好玩的事情,比如她的父親救出來一塊好木頭,做了一把琴;又或者是她的父親取了柯亭的竹子,做了一支笛子;又或者是說她在江南的一些見聞。當然還跟高夜抱怨了一下江南的氣候,還有她們沒有紙用的心塞。只在最後,向高夜表達了一下自己的思念之情。

高夜看罷了信,也是展顏一笑,想來小蔡琰在江東住的也不好嘛,給自己講些有趣的見聞,還都是他老爹蔡邕的焦尾琴與柯亭笛的故事,可見她平日裡也算是足不出戶了吧。還抱怨紙張不夠用,可見他們父女經濟拮据。也是,左伯紙一刀要好幾貫錢呢,以他父女在高夜這養成的的用紙速度,到了外面不拮据才是見了鬼。

看著蔡琰信中對自己濃濃的思念之情,高夜的表情又從哂笑,變成了嚮往。也是,任誰能對有個大美女對自己念念不忘這種事,沒有一絲絲得意呢?想想看,我是不是應該跟蔡邕提個親呢?

嗯,或許應該先派人,給他們一些物資援助吧。高夜默默的想到。

正在這時,老管家便來稟報,說是各位掌櫃的已在前廳等候,請主公前去。高夜應聲前往。就在前廳,又見到了自家的這三位掌櫃的正襟危坐在堂前,那種彆扭的感覺又出現在了高夜的心頭。

到底是哪裡不對勁?高夜問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