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準備就緒
章節報錯
趙雲的離去倒也算是正中了蔣奇的下懷,本來還準備迎戰的他此時倒也是真的鬆了一口氣。隨即讓身邊士卒收斂了三員副將的屍身,蔣奇帶著身邊不算多的兵馬,保著袁紹,直到退到了大營這才算是徹底的放下了懸著的心。
至於本來一心想要拿下袁紹的趙雲,在看到蔣奇的兵馬之時,就已經有了退意。說起來他這一晚上先是飛奔救援西寨,又從西寨直直的殺了回來,袁軍陣中更是左突右衝,一萬騎兵如今只剩下三千,他自己也是累的精疲力竭。原本袁紹匆忙敗退,趙雲還有心追之,可是蔣奇的兵馬一到,趙雲心中清楚,不論是他還是他身後這僅剩的三千騎兵,都已經沒有了再戰之力。貿然進攻只能是徒損性命,因此趙雲槍挑了殺上來的三員武將之後,隨即下令全軍歸營。
戰鬥打到了這個時候,已經基本進入了尾聲,整個戰場之上屍橫遍野,袁軍的,曹軍的,層層疊疊。隨著袁軍的潰退,獲勝的曹軍已經開始了戰場的收尾的工作,事到如今,整個戰場之上就只剩下文丑還在和典韋大戰當中。文丑如同狂風暴雨一般的攻擊,直讓不遠處正在觀戰的曹操都是眉頭緊鎖,生怕典韋不敵,送了性命。猛然間回過頭看著身後的許褚道:“仲康,不如去助惡來一臂之力。”
平日裡的許褚,絕對是曹操說什麼,他就做什麼。可是這一次,他卻罕見的搖了搖頭道:“主公勿憂,文丑如今不過是憑一時血氣之勇,這才壓制住了典將軍。再過片刻,文丑必然力怯,我就不去和惡……典將軍搶功了。”許褚話音剛落,只見戰場之上,文丑一槍刺出,典韋卻未硬抗,反倒是側身一閃讓開了這一槍。那文丑卻是身子微一踉蹌。典韋瞅準時機就是一戟劈來,也虧得是文丑武藝頗高,電光火石之間抽回鐵槍,又是硬生生的扛了典韋這一戟。
這一招看起來平分秋色,不過場外的許褚卻是嘿嘿一笑道:“文丑氣力已盡,已經拿不住他那杆槍了。典將軍勝券在握,主公,還是回營吧。”
曹操聞言並未答話,只是點了點頭,可是身子卻沒有動彈。說起來他雖然也通武藝,可是和許褚、典韋這些人相比,可就差的多了。文丑那微一踉蹌,調整的極快,若非是許褚這等高手也難以看得出來,因此曹操此刻依舊是半信半疑。直到又過了五六個回合,只見典韋出手帶風,是招招兇狠,反倒是文丑此刻是守多攻少,勉力招架,曹操這才一展眉頭,輕輕一笑道:“果如仲康所言啊。”
話音剛落,只聽一聲巨響,隨即便是一聲慘叫。曹操雖然是在感慨,可是目光卻從未離開過場上廝殺的兩個人。只見兩馬錯蹬之時,那典韋忽然雙腿一蹬,腳踩馬鐙直立而起。左手大戟狠狠地砸在文丑橫起的大槍之上,文丑當時便是身子一震,哪知道典韋這一戟劃過,身子一扭,右手更是將大戟掄圓,直直的又劈在了方才劈過的那一處槍身。典韋本就力大,戰馬的速度,再加上他直立於馬上的居高臨下,扭腰過後更是將全身之力全都彙集在了右手的鐵戟之上。文丑的鐵槍雖是鑌鐵的槍身,卻也實在承受不了這一股巨力,竟生生的被典韋的大戟一劈兩段。文丑猝不及防之下,更是被這一戟立時連頭帶肩,被砍成兩段。
話說得多,可是事情卻發生在一瞬之間,直到文丑的屍身跌落了馬下,曹操這才反應了過來,當即大笑道:“好,好啊!不愧是古之惡來,當真勇猛!”就連身後的許褚也是艱難的吞嚥了一口口水讚道:“好眼力,好功夫,好力氣!我不如他啊。”沒辦法,畢竟典韋這一劈,實在是太過於震撼,鑌鐵的槍身想要劈斷有多麼艱難,大家都是心知肚明。可是如今卻愣生生的被典韋一戟斬斷,這其中的道理許褚一想便知,無非是方才交戰之時,典韋幾乎每一戟劈出,都砸在了同一個地方,這才有了最後的一擊而斷。可是文丑方才幾乎狂風暴雨一般的進攻,典韋能在這樣的情形之下,還能有這樣的準度,許褚又怎能不讚嘆?
文丑的死,可謂是給這一場大戰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時間戰場之上再無喊殺聲。曹純的虎豹騎奉命追擊十里,如今也在返回的路上,韓浩、史渙正在大營之中加緊整頓,重鑄營盤,以防袁軍的下一次突襲。等曹操帶著許褚、典韋和虎賁、虎衛兩支護衛軍返回大營的時候,趙雲也帶著手下僅剩的三千兵馬走入了營盤。只見往日裡白馬銀槍,玉樹臨風的趙雲,不但戰袍已經被血染了一個通紅,就連臉上,頭盔上都是血紅,彷彿地獄之中爬出來的惡鬼一般。
趙雲眼見曹操在此,也顧不得疲憊,急忙一打馬,來到曹操身前不遠,隨即翻身下馬。只是趙雲戮戰了這麼久,方才憑藉著血氣之勇,還能支援,如今大戰已畢,身心放鬆之下,翻身下馬的趙雲腳剛一落地,腿登時一軟。好在右手還扶著馬鞍,這才沒有摔倒在地。曹操本來看到趙雲歸來,心中也是歡喜無限。說實話這場大戰能夠如此早的就分出勝負,趙雲可謂是功不可沒。眼看著趙雲下馬時一個踉蹌,曹操更是緊走兩步,一把就扶住了趙雲。也不顧趙雲的白袍之上血汙濃厚,拍了拍趙雲的肩膀大笑道:“今日一戰,子龍你是功不可沒,功不可沒啊!哈哈!”說到這裡,眼看著趙雲強打著精神,身子還有些搖晃,隨即面色一正道:“快去好生休息一番,來人,送趙將軍回營休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官渡的一場大戰,對雙方來說都可謂是極其的慘烈,但好在曹軍得勝,依舊扼守住了官渡這個要衝。而遠在貝丘的高夜此時卻撤出了縣城,向東朝鄃縣退去。一大早得知了此事的袁熙和張郃,無不面面相覷。
畢竟袁紹那裡和曹操對峙日久,貝丘的高夜和城下的袁熙、張郃這些時日也是頻頻交鋒。貝丘本就不是一座堅城,張郃手中兵馬更是近兩倍於高夜,再加上高夜自從甘陵一把火燒滅了袁軍的先鋒之後,一直駐守在貝丘,示敵以弱。因為這種種原因,一心想要建功立業,以彌補平原之失的袁熙,漸漸的耐心盡失。張郃本想圍而不打,困住高夜即可,可是袁熙依仗著自己二公子的身份,在忍耐了大半個月之後,還是強令張郃攻了城。張郃雖然心中不願,可是一來袁熙的身份超然,二來張郃也覺得確實有必要試探一下高夜的虛實,這才開始了攻城。
一連半個月,袁熙幾乎是天天都會派兵攻城,雖然袁軍比高夜的兵馬要多出不少,可是本著十則圍之的理念,袁軍倒也一直沒有將貝丘團團包圍,只是一個勁的攻城而已。雖說也有辛毗獻計,聲東擊西,可是高夜手下徐晃、于禁、張遼俱在,四面城防穩如泰山,又豈是區區一個聲東擊西能夠破解的。
貝丘城在高夜五萬人馬的據守之下,袁熙還真是拿他沒什麼辦法,每一日袁軍大帳之中都在商議該如何攻城,可是每一日都沒有什麼結果。如今高夜居然莫名其妙的就撤走了,這讓眾人如何能不仔細思索,高夜這又在玩什麼陰謀詭計。張郃一面打發斥候速去打探,高夜的兵馬究竟去了何方,一面又命眾軍仔仔細細的好好檢查一下城池。畢竟有王摩、何茂的前車之鑑在哪裡,由不得張郃不小心。一連兩日,張郃、高覽對貝丘的檢查,就差掘地三尺了,卻依舊沒有發現什麼異常,這才讓袁熙、辛毗帶著大軍入城安歇。只是對於在城中據守,穩如泰山的高夜為什麼突然決定率軍向東撤離,一個個卻都摸不著頭腦。
他們一心覺得自己這一方攻城艱難,卻哪裡想得到,城中的高夜帶著兵馬守城,日子也沒有好過到哪裡去。雖說攻城的一方傷亡會更加慘重,可是貝丘城本就不大,守城的器械更是不甚充足。要不是高夜的兵馬攜帶的箭矢足有五十萬支,有好幾次說不定都要被袁軍拿下城頭。不過半個月的大戰,高夜手下就陣亡了將近三千人,雖然袁軍的傷亡是這個數字的三倍有餘,可是對於本就兵馬不多的高夜來說,只要少一個人,就會少一分戰力。
不過真正讓高夜覺得撤兵的,倒不是傷亡,用徐晃的話說叫做“哪有打仗不死人的”。高夜在這個戰亂動盪,人命如草的時代生活了這麼多年,對於這句話的理解更是不可謂不深刻。很多時候為了全面的勝利,更小的傷亡而派出阻擊、佯攻、詐敗的部隊,從全域性上看彷彿無可厚非,可是從個體上看,和要他們去送死又有什麼區別?一個人若在政局之中做為棄子,死的也算是心甘情願。只是這戰場之上的棄子,他們甚至連知道自己是棄子的資格都沒有。只是抱著獲取戰功,封妻廕子的美好願望而被主將犧牲罷了。初上戰場的高夜對此還頗有不平之意,可是這麼多年的仗打過來,早已經心如鐵石的高夜,為了勝利,還會在乎那麼多麼?
也正因此,若說高夜是因為傷亡而退兵,恐怕是沒有任何人會相信的。張郃等人摸不清頭腦的事情,在曹營之中根本就不是一個秘密,高夜在下令的時候就笑道:“撤吧,這一次的撤退,是為了接下來更大的戰役。誰讓本將軍要等的人,已經就位了呢。”
喜歡三國之魏武元勳請大家收藏:()三國之魏武元勳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