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后番外:攻心計2(第2/3頁)
章節報錯
“策、策論?”
“吾等所習皆《男德》《男戒》,怎能寫出策論?”
“陛下也太過偏袒……”
“噤聲!你不要命了嗎?”
“不過這試題內容似乎並不難。家鄉風物、縣官得失……”
大家交頭接耳了片刻,發現有宮人一直在旁記錄,疑心自己的所有行為都是考試內容,便都閉了嘴。
有人奮筆疾書,有人皺眉沉思,有人舉止端莊,力圖把最美的一面展現給考官。
甚至有人以為考官便是姜涔雲,時不時遞上含情脈脈的一瞥。
申時,姚宜抱著一摞紙走入御書房,面色陰沉。
姜涔雲正在讀書,聽到聲音抬眼望去,展眉笑道:“我們的姚太傅這是怎麼了?可是有哪個不識禮數的小子衝撞了你?”
“陛下還笑得出來。您的側君們今日頻頻對我暗送秋波。”
“哦喲,那太傅可有看中的?今日正好把他們從宮中送入你府上。”
“臣敬謝不敏。”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姜涔雲聽姚宜的聲音冷得像三尺寒冰,不再打趣她,正色道:“可有佳作?”
姚宜搖頭,把試卷鋪在桌案上。“您自己看吧。”
姜涔雲這次特意把選秀範圍擴大到全國各州,廣採秀男是假,體察民情是真。她想透過這些良家子瞭解各州治理情況。所以這次策論她問的問題都是有關民生的。比如你的家鄉近三年收成如何,有無水旱災害,州牧頒佈了什麼政令,執行如何。
結果她低頭看試卷,眉頭越皺越緊。
“老姚,我讓你去當考官,一是怕我親臨之後見到他們的美色影響判斷,二是讓你幫忙先篩選掉一批不成器的。但你這……這些不知所云的試卷怎麼沒篩掉?”
“臣已經剔除了更不堪入目的試卷,陛下如今所見,都是臣認為勉強可以入眼的。”
見姜涔雲不喜,姚宜又說道:“陛下,這些人都是男子,平日所見不過深宅大院的瑣碎,哪裡會關心什麼民生?”
“可熹微什麼都知道,這些問題對他而言都是未經思考便可脫口而出的。他人雖不在汝州,卻對汝州事態瞭如指掌。”
“您拿黎熹微和這些良家子相比,可天下又哪裡有第二個黎熹微?”
姜涔雲嘆了口氣,捏捏鼻樑骨,耐心看下去。她篩掉了幾個問題一個都沒回答出來的,以及滿口誇讚之言,句句陛下聖明的,留下語句還算誠懇,見識略廣的試卷。
一百多個人頓時只剩下二十多個。
看到熟悉的字跡時,她舉起來在姚宜面前晃了晃。“看看看看,熹微所言字字珠璣。”
“是是是,你家左相文采斐然。”姚宜被她孩子氣的動作逗笑。
姜涔雲得意地努努嘴,翻到下一張試卷,眼睛一亮。“哎,也不是所有人都一無是處。這個人答得也不錯,雖然沒有熹微簡明扼要,但語句中能看出他所言非虛。”
姚宜湊近,讀出試卷末尾的名字:“陳悠之。陳氏?來自湖州。湖州有哪個陳氏?”
一旁侍讀的層巒說道:“稟陛下,太傅,此人並非出自名門望族,乃平民之子。”
姜涔雲嘆道:“竟有如此賢才流落民間,是朕之失。”
她決定改日去見見這位陳悠之。
秀男人數削減大半後,宮中用度減少了許多,姜涔雲不再著急,讓六局的女官細細打磨這些璞玉。
她給不了他們想要的名分,但可以給他們一些教導,使他們出宮之後更容易找到好人家。
黎熹微安分守己地待在自己的小院裡,不越雷池一步。剩下的這些良家子中,有人想依附他討好他,也有人以為陛下對他表現出了明顯的偏愛,因而嫉恨他。他對那些阿諛之人淡淡,不給嫉恨之人報復他的機會。
過了一旬,姜涔雲又考了一次策論,這次問題更加細緻,有幾個人交了白卷,灰溜溜地收拾行裝離宮。表現最好的依然是黎熹微,接下來便是陳悠之。
姜涔雲心癢癢的,故技重施,扮作女官去觀察良家子們,這次選的依舊是薛奉御的茶藝課,薛奉御見到她已經能做到視而不見,面上不露半分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