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各知縣接到宗澤發出的諭令反應不一。

磚坪縣何洪是銅礦事件之後新上任的知縣, 對於宗澤的召見那是積極的不行。初來乍到, 得趕緊跟頂頭上司處好關系才好。因此, 立即命人準備行裝,即刻出發興安。

相較於何洪的積極,另外寧河、坪鎮、陽石、白寧幾縣的知縣卻是反應平平, 沒有多興奮也沒有多抵觸, 只是按本分去興安就行了。

不過, 陽和縣的張勤接到宗澤的手令卻是頗為不以為意, 對自己的師爺嘲笑道:“這知州大人可真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啊, 這時節讓我們去興安述職?呵呵,他是又想作何呢?”

聽得張縣令的話, 張師爺答道:“東翁,我估摸著知州大人這時節請各縣知縣去興安,估計是跟今年的春耕的有關。興安那邊第一批桑種、糧食什麼的可是已經下種了呢。”

張勤撚著胡須道:“嗯,我估摸著也是這事。”說著, 張勤搖頭笑道:“呵呵,年輕人就是想法多, 興安這麼多年都是這樣過來的,這陳知州剛來,就想大大的改上一改,恐怕是不那麼容易的。”

張師爺聽得張縣令如此說,也很是跟著附和著說了幾句,末了,張師爺提醒道:“東翁, 這陳知州雖然是太過想當然了些。不過,他畢竟是上官,東翁這次還是親去一趟興安的好。”

不怪張師爺專門要提點這個,實在是這張勤在興安縣令裡,那是資格最老的。資格老也就罷了,最主要的還是,陽和縣在興安七縣裡,那是數一數二的富庶的。因為在他們陽和縣有遠近聞名的陽和茶不說,土地也算相對平整肥沃。是興安僅次於州城所在地的平順地兒。

因著自家老爺在興安縣令裡頭,那是要政績有政績,要資歷有資歷;所以張師爺怕自家老爺耍大牌,不聽召喚,給新任知州臉子瞧就不好了。因此,就特意提醒了張縣令趕緊去到興安。

聽得自家師爺的提醒之言,張縣令點頭道:“嗯,上官相召那必是要見的。你讓人準備一下,我們明日就啟程去興安州城。哦,你也收拾收拾,一起去吧。”

張勤之所以會在興安州佔有一席之地,那察言觀色,為人處世還是相當獨到的。不管這陳宗澤想做什麼,要做的事情有多麼不靠譜,但不管怎麼說,人家是上官,該有的體面尊重那是要給的。更何況這上官還是在皇上面前掛了號的狀元郎,就更不能輕忽了;因此就是心裡再有想法,該有的禮數那是必須要做到才行的。

興安七縣裡,除州城外,就陽和縣最為富庶。而僅次於陽和縣的就是是出産絞股藍的陽平縣了。陽平縣的縣令尤敬來現在也正在跟人商議:“這陳知州此時相召,不知是所為何事呢?”

尤敬來跟師爺很是說了一通,最後也基本上鎖定到了,可能是跟陳知州的新政有關了。商議好後,尤縣令也就心神大定的帶著人往興安來了。

宗澤手令發出去後,周昌海原本還有點擔心這些個縣令故意耍耍脾氣,有的不會來的呢。誰知,這些人還挺識趣的,都如期而至了。

其實這也是周昌海多慮了,不說宗澤上官不上官的事兒。單說宗澤去年剛來,就用雷霆手段端了魏先頁這通判的事兒,就足以震懾一下這些縣令了。

這些縣令前來興安,宗澤也是早早讓禮房湯主簿先行安排好下處了。湯主簿受令也是盡心盡力的做著接待之事。待這些人稍事修整,湯主簿就親自帶著他們進了知州衙門。

各縣縣令到了興安的訊息,早已經報到宗澤這兒來了。因此,當他們進到衙門時,宗澤早已經在西偏廳等著了。

眾人進了門,看到宗澤這個知州大人已經赫然在坐,不敢耽擱,趕緊拱手行禮。面對著群年齡少說也能做自己父輩甚至祖輩的縣令,宗澤也不好坐在那兒大喇喇的受禮的。於是也趕緊站起來相迎。

眾人寒暄落定後,宗澤稍稍的問了幾句眾人路上可還順利等話,就進入正題:“今日子季請諸位來是有事相商。諸位有何見教也請如實相告。”

開場詞後,宗澤就將自己準備在興安大力發展蠶桑、茶葉、藥材等計劃又再當面說了一遍。說完後,宗澤看到堂中的縣令,除了磚坪縣的何洪何縣令表現積極外,其他人等興趣缺缺不說,甚至提出了一大堆的難題。說這裡不好施行,那裡也是不好弄的。

聞言宗澤笑道:“此事事關重大,要真想實施當然是困難不少。所以才請諸位前來相商的。子季在這兒還請諸位鼎力相助才是。當然了,這個事兒如果做好了,不光是興安百姓受益,就是諸位那也將會是受益不淺吶。”

宗澤將自己的養廉銀子的計劃說了出來,末了還特別點道:“此事子季已經上書皇上,想來不日皇上的詔書就會到此的。”

聽得宗澤養廉銀子的計劃,方才興趣缺缺的眾人瞬間來了精神,堂中原本有點沉悶的氣氛也立即熱鬧了起來。眾人縣令忙不疊的說著奉承話的同時,都在心裡快速計算了起來。知州大人既然能說出養廉銀子這事兒,那就是事情十有八九沒有問題的。

既然上頭都同意了,那這事做起來就很好了。按陳知州這計劃,這養廉銀子是多勞多得,最重要的是這筆銀子可是拿在明處的。再不像現在自家撈銀子偷偷摸摸不說,還有點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