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宗澤的文章, 秦山長是大感興趣。此子可真天生科舉的好苗子, 能將死板的八股文寫得靈氣逼人, 實在了得。

不過, 這些文章好是好, 能看得出這陳宗澤的心性,卻看不出他的膽量。

秦山長看完後,頓時心中有了計較。那就考考陳宗澤的膽量好了。

看陳宗澤今日的這番對答, 再看了他的文章,帖經、, 墨義什麼的再出給他, 那簡直就是太看輕他了。那些個普通的四書文肯定是難不倒他了。

考詩詞歌賦?這小子天賦不在此, 再考也考不出什麼花兒來的, 再看他急急忙忙寫出的湊合之物,那簡直就是為難自己。

既然如此, 就考他策論好了。題目也想好了,“秦二世而亡?何解?”

宗澤一看著題目, 心道,這秦山長今天真是想讓自己拿出看家本領哪。

這題可不好答, 一個不小心就有質疑當今之嫌了。但要想安全也行, 那就是立意平平。

如果想要出彩, 立意就必須大膽, 可是大膽了就有犯忌諱的嫌疑。所以,這個度那必須要把握好。

拿到題目,宗澤告了聲罪坐了下來。還是老規矩, 宗澤沒有先下筆,而是先冥想。

今天只他一人當著老師的面考試,當然不好閉著眼睛想了。於是宗澤就定定的盯著題目想了一陣。

這次秦山長只給了兩炷香的時間,必須要快要精才好。

於是宗澤準備從社會情態、人心、治國理念等問題上做了剖析。

當時的社會情態,是從諸侯分封制過渡到郡縣制度。此舉,現在看來,是理所當然,再正常不過的,可是,當一個社會變革的開始,要打破人們慣常的習慣跟思維,以及舊的既得利益者,這其中的艱難當然是不言而喻的,這點做起來尤為艱難,顯然秦朝沒有完全駕馭郡縣制度,所以,給秦朝的二世而亡埋下了最為根本的禍根。

而人心,秦始皇當時橫掃六合,功高蓋世,這是站在始皇帝的角度上的。但對其他六國人來說,卻是刻骨的仇恨跟恥辱。而秦朝在平定人心上也太過欠缺。

治國法理,一直以法治國,太過嚴苛。給百姓沒有騰挪喘息之機。以及其他的秦朝的很多制度、法規都是一步到位,太急太硬必然折斷。

宗澤有條不紊的一條條的寫了起來。

宗澤在寫文章,秦山長就在一旁拿起書看了起來,時而觀察宗澤。只見此子甚是氣定,下筆也是不見停頓,想來答的不錯。

當宗澤將文章交給秦山長時,秦山長暗自叫好,這何止是不錯,此文就算拿在大比之中那也是出類拔萃之佳作啊。

秦山長心下滿意,但面上卻是不顯,繼續問道:“我觀你這文章立意跟別個不同。很多文章認為秦朝是因為□□而亡的。你這裡卻是沒有提到,這是為何?”

宗澤答道:“學生認為,□□不是秦朝滅亡的根本。始皇兼併六國,永珍更新,作為一國之主動用非常手段那是非常必要的。如此承前啟後之時,就要用非常手段進行震懾。而異於平常的手段必然伴隨著嚴酷,歷朝歷代初始都有的,如果因為此就稱之為□□,實在是對始皇非常不公的。”

“哦,你這觀點倒也別具一格,可你前面已經說了秦朝以法治國太過嚴苛,現在又為此開脫,這樣豈非前後發對矛盾。”秦山長毫不鬆口,層層逼近道。

宗澤答道:“此二者並不矛盾,用非常手段震懾,那是對各反對勢力的瓦解打擊。但法理治國,對的卻是整個國家的民眾。這二者是有根本區別。打擊對手可以以暴制暴,以武止武;但對自己的子民卻是要懷柔為上了。人說漢承秦制,漢朝能興盛長久,此與民休養生息是功不可沒的。”

宗澤這話真是驚到秦山長了,想不到眼前一個不到弱冠之年的少年竟然於政論一道精深如此。難怪那王老兒對著個弟子說起來是贊不絕口。

小小年紀,如此聰慧,眼力也如此獨到,他日躍出龍門之後,前途真是不可限量啊。如此人物,當然得收在麾下了。

於是等宗澤說完,秦山長也不多話,直接道:“今日考你,老夫甚是合意。以你之才學進我書院是理所應當的。我叫人來帶你去見學錄,讓他跟你商討入學事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