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1/4頁)
章節報錯
林宛央見人答應, 手扶著下巴說,那行吧,道長你收拾下,我們今天動身就走。
這一堆事情中, 唯有抽身離開,才能把影響降到最小。
玄誠道長點了下頭, 他雖然在這裡住了這麼久, 卻沒有什麼行李, 不過幾件衣服,孑然一身。
道觀裡的經書和雜物, 姚暮叫來了快遞, 現在又不是舊時代,去哪裡都得把大件行李隨身的帶著。
這些寄出去後,也就比他們晚到一天。
到時候去山下的快遞點拿一下就行,總不能還得帶上飛機吧。
幾個人去機場的車上,姚暮小聲的問:“所以我們就不管了?”
林宛央想了下說:“我不太喜歡攪和到這些事裡面,揍一頓……然後呢?其實沒有多大意義,我又不信奉暴力。”
姚暮:“真的嗎?”
林宛央:“這個是當然,那些傳言完全是別人的誹謗我,我其實是個很溫和的人。”
姚暮:“……”
一碼歸一碼, 你別借機洗白自己可以嗎?
林宛央想了下又說:“而且不是解決了啊, 還要怎麼樣, 那些石碑上的人,既然當年能站出來願意赴死, 境界低不到哪裡去,不會再去找那個拆遷主任。”
明知道一去不回,卻仍然放下手中的經書,脫下道袍。
這種心境那些人自然不會懂,螻蟻尚且貪生,很多人沒有利益,連著舉手之勞都不樂意。
幾十個去的道士都沒回來,這個道觀漸漸沒落了。
當年是躲在門口,看著師兄們遠去的小道士,如今已經是個形單影只的老道士。
那塊石碑,這就像是很多被拆除的土地廟一樣,人們已經不需要它們來當保護神了,雖然曾經寄託過很多美好的祈願。
林宛央念經勸慰了那些亡靈,快點走吧,喜歡做什麼做什麼,不要留在這裡。
管不了,那就別管了。
這塊石碑鎮守一方幾十年,下次在暴雨洪水不會像前面兩次的好運無一傷亡,那就不一定了。
這都是有講究的,很多商場或者廣場前面都會立一塊石頭,這是從唐朝傳下來的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
何況那塊石頭上刻著幾千人的名字。
至於村民和放任這個這件事不管的負責人,比如說那位主任。
說起來祖師爺可不是好脾氣,而且做的事要負責的。
禍雖然未至,福已經遠離,冥冥中自然有定數。
林宛央算了一卦,道觀在的那個村,活過六十五歲的老人寥寥無幾,基本上到人均可以死的六十歲就閉眼了。
這十年來村裡沒有一個大學生,後代完全沒有收到福澤。
其實都是無用功,想有更多的錢,不就是想讓自己過得好,後代能有更優渥的條件。
這是一個迴圈,只會越來越困頓。
石碑的守護靈魂離開,就是最好的結果,不用她額外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