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一別就是一生(第1/2頁)
章節報錯
“小姐姐,別走神呀。”秦笙半響等不到回聲,側目看到一張認真走神的臉,想起彼此都沒有做過介紹,大方道:“對了,我叫秦笙,秦朝的秦,笙簫的笙。不知道怎麼稱呼您?”
總叫她‘小姐姐’也不是辦法,就憑人家這身考究的打扮,要是活到現如今,至少也是奶奶輩的。
收到秦笙的友好,女子羞赧一笑,“妾身名喚孫碧華,祖籍上海,三個月前剛到這兒落腳。”
合著還是個北漂吶!
秦笙稀奇的眨了眨明亮的眸子,又不適的蹙起眉,“看你也不像古代人,民國來的吧?怎麼開口閉口‘妾身、妾身’的,那會兒的女性不是已經獨立自主了麼?”
孫碧華是個溫順性子,這便改了自稱,用那一口吳儂軟語講述起生前經歷……
她生在民國八年,原本家境也算殷實,奈何父母早亡,親友不善,家業很快就散光了。
為了供弟弟讀書,她在上海法租界的一家歌舞廳做起舞小姐。
許是怕秦笙誤會,她特意解釋,舞小姐就真的是陪跳舞,租界裡的客人非富即貴,大多還是很有涵養的。
是以,雖偶時會被指指點點說閑話,但只要能支援弟弟的學業,什麼苦和委屈她都能忍受。
對孫碧華來說,弟弟不僅是唯一的親人,還是孫家的希望。
一直到民國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在她的命運裡,另一個重要的人出現了。
和所有英雄救美的故事一樣,新年舞會上,孫碧華被酒醉的客人纏上,年輕的副官許明義挺身而出,為她解難。
兩人因此在亂世中結識。
許明義英俊,幽默,正直,骨子裡流淌著軍人的血性。
孫碧華美麗,堅韌,勇敢,是被不幸的時代蒙上塵埃的珍珠。
他們從相識到相知,在一起總是有說不完的話,彼此惺惺相惜,如同天註定。
“許給我在報社裡找了一份接待員的工作,隔三差五的給我們姐弟兩送來吃的、穿的,對我們照顧有加。可惜沒過多久,許就告訴我,他要去打仗了。”說到這,孫碧華垂下頭露出一抹傷感。
戰亂年代,活著都是奢侈,有幸相遇,無緣相守的故事太多太多。
秦笙對近代史的瞭解多來自歷史課本和電視劇,像這樣近距離的聽當事者講述,心境相當微妙。
她生在安穩現世,沒有體會過兵荒馬亂的不安歲月,說一句不知感恩的話,每年國慶節對於她最大的意義無非是能多睡幾天懶覺……
而此刻,身旁的一縷魂魄正用親身經歷告訴她,如今的和平是前輩們用無數生死離別換來的。
感覺很真實。
孫碧華沉浸在回憶裡,“我心裡很捨不得他,但沒有挽留,國將不國,何以為家?保家衛國是軍人的天職。”
“有你這樣善解人意的知己,許副官一定很欣慰。”秦笙感觸道。
孫碧華亦苦亦甜的笑笑,“許走之前帶我去看了一場煙火,他說等仗打完了就回來娶我,等他到九十九歲,他還要親自給我放煙火。我問他為什麼不是一百歲,他說九十九好,長長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