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何送質之有(第2/4頁)
章節報錯
“字咯。”
目光一沉,權拔步上前,“謝,孔,魏……”他依次念著那些“字”,“母親中意的人,就這樣令你憤恨麼?你把人家的姓氏貼在箭靶上,傳出去成什麼話!”
“許母親日甚一日地逼迫我,就不許我偷偷發洩一下?人與人之間還能不能有基本的信任了,本是答應幫我的人,倒跑來向我興師問罪?”
“和你說不清楚!”拋下這句話,權冷冷轉身拂袖而去。
“和你說不清楚!”三天後,在去往丹楊郡的路上,權又這樣對我說。
——可我就是搞不清楚呀!在吳郡好好的,跑去丹楊郡幹嗎?何況還不是大張旗鼓地出行,而是偷偷摸摸的,只帶了一隊侍衛。不過倒是不用整天對著母親了,雖然不曉得權是怎樣說服母親放行的,總算是暫時解救我於水深火熱之中吧!
直到見到舅父吳景的一剎那我才意識到,我已經兩年沒有見到他了,還真的挺想他的。見到我們,舅父顯然也非常高興,可恨快地,我有點難過地發現,舅父明顯地衰老了,策去世的兩年來,丹楊境內的山越一直不太平,身為太守,他一定很操勞吧?
“你就留在舅父這裡住一段時間如何?”
“我一個人留在這裡?”
“貌似只有一個人想要躲著母親吧?”
“那權哥哥你呢,回吳郡?這麼遠地跑這一趟,你該不會就是為了送我吧?”
“當然不是。”
“那你還要去哪兒?”
“去不適合你去的地方。”
在牛渚渡口,當我意識到權是要過江前往九江郡時,不由驚愕萬分。
“說過不適合你去的,是你自己一定要跟來。”
“可、可是,”我結巴起來,“你明明跟舅父說是到牛渚大營視察江防的,你對母親也是這樣說的吧?”
“我現在要過江前往九江郡,你只要告訴我你去,還是不去。如果不去,我這就撥出幾名侍衛送你回舅父那裡。”
再次踏上江北歷陽的土地時,心中興奮與忐忑交集。七年前,孫氏的江東基業從這裡發端,而今時今日,包括歷陽在內的整個九江郡已是曹操的領土。
可興奮也好,忐忑也罷,都很快地被傷懷取代了——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鹹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蝨,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1]
與江東的旖旎安寧相比,眼前的荒涼殘敗令人悚然心驚。一路向北而行,但見滿目殘垣,處處衰草,有那麼一刻,我猛地想起壽春城中遍身綺羅的麗人,想起名流聚會上輕揮慢搖的麈尾,想起香氣如蘭的黃芽茶,想起遊人如織的八公山……這一刻,記憶裡的一切全都蒙上了一層往生不再的蒼涼,滋長出一股身逢亂世的傷感。而隨著一行人逐漸深入九江郡腹地,眼看就要到達合肥,一種不安的情緒開始在我心中如江流一般湧動。
“你來九江郡的目的究竟是什麼?該不會只為一睹合肥新城吧?”
淡淡揚眉,權笑了笑:“城我暫時沒有興趣,我感興趣的,是城中的人。”
隨著袁術的覆滅,曹操先是任命嚴象為揚州刺史鎮守九江,嚴象被李術殺死後,曹操複遣劉馥繼任,後者單馬赴任,因壽春殘破,便以合肥為新的州治建造新城。
——可城裡的人?什麼人對權有如此大的吸引力呢?
“對酒歌,太平時,吏不呼門。
王者賢且明,宰相股肱皆忠良。
鹹禮讓,民無所爭訟。
三年耕有九年儲,倉谷滿盈。
斑白不負載。
雨澤如此,百穀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