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弦上箭(第1/3頁)
章節報錯
☆、第二十三 夢散落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騰,與左悺、徐璜並作妖孽,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操贅閹遺醜,本無懿德,僄狡鋒協,好亂樂禍。”
“身處三公之位,而行桀虜之態,汙國害民,毒施人鬼!加其細致慘苛,科防互設,罾繳充蹊,坑阱塞路,舉手掛網羅,動足觸機陷,是以兗、豫有無聊之民,帝都有籲嗟之怨。歷觀載籍,無道之臣,貪殘酷烈,於操為甚!”
“方今漢室陵遲,綱維弛絕,聖朝無一介之輔,股肱無折沖之勢。方畿之內,簡練之臣,皆垂頭搨翼,莫所憑恃,雖有忠義之佐,脅於暴虐之臣,焉能展其節?又操持部曲精兵七百,圍守宮闕,外託宿衛,內實拘執。懼其篡逆之萌,因斯而作。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
一回到吳縣,策便捧著大才子陳琳為袁紹所作的伐曹檄文研讀起來。
“好一支利筆,堪比刀劍!”放下檄文,策放聲笑道。
時間已進入建安五年三月,一個月前,袁紹已進軍至黃河北岸的黎陽,與曹操隔河對峙。袁紹首先派出大將顏良進攻為曹操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企圖奪取黃河南岸要點,以保障主力渡河。斥候剛剛傳來的訊息是,白馬已被顏良團團圍住。
“曹操會親率主力北上,以解白馬之圍麼?”
“他有別的選擇麼?”策挑起唇角,“袁強曹弱,曹軍軍心本就不穩。若初戰即敗北,曹操大事去矣。”
“那策哥哥你……”
“你哥我自是打算趁此機會渡江襲許啊!‘此乃忠臣肝腦塗地之秋,烈士立功之會,可不勖哉!’”傲然微笑著唸了一句陳琳檄文中的話,策雙眸中忽地閃過一抹淩厲之色,“不過——”
“不過什麼?”
“我得先去廣陵警告一下陳登。”
去年冬天,廣陵太守陳登趁我大軍西征之際,策動嚴白虎餘黨在會稽興兵作亂。雖然叛亂很快便被平定下去,卻不能不對陳登施以懲戒。就這樣,策命權率軍過江征討陳登,不意陳登其人非但善戰,且從曹操處求得援兵,導致作戰經驗不足的權在廣陵吃了個大敗仗。
“所以這次你要親徵陳登?”
“不錯。黃祖方為我所破,幾近全軍覆沒;劉表坐守之清談客,素無爭衡天下之志。是以劉表君臣雖居我上游,不足為慮。倒是這個陳登,湖海豪氣,深沉有大略,若不事先予以打擊,只怕他會趁我北上襲許之際故技重施,擾亂我後方。”
“祖郎、嚴白虎被策哥哥你擒的擒滅的滅,餘下的山越小賊們一盤散沙,只要沒人鼓動,的確掀不起什麼風浪。只是事態已經很緊急了,萬一就在你攻打廣陵之際,曹操離開官渡大本營北上去解白馬之圍,豈不錯過大好時機?”
“孫子曰: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眼珠輕轉間,策挑起一抹狡黠笑意,“倘若事情真的那般湊巧,那麼我正好可以一面大造聲勢,佯作大軍仍攻廣陵狀,暗中則與公瑾盡提精銳,輕軍北進許都。等曹操和陳登反應過來,沒準兒我已與公瑾奉迎天子回到吳縣了!”
“而且曹操極有可能像上次一樣分兵救陳登,如此一來則對襲許更加有利!”
“看吧看吧,跟在我身邊久了你越來越聰明瞭!”
不理會他表面上誇我實則在自誇,我急急問:“那瑜哥哥什麼時候回來?”
“等他從臨湘返回。”
“他又去和長沙太守張羨會面了?”
“噓——”策做了個噤聲的手勢以示機密,“劉表雖無兼併之志,但為確保萬無一失,還是要用張羨對劉表予以牽制。公瑾此去臨湘便是協調此事。”
“原來如此。”深深地吸一口氣又慢慢撥出來,唇邊便情不自禁地噙上一抹微笑了……
“公瑾可還記得此弓?”
“是當年舒城臨別時我贈伯符的那張。”
“當年我欲用此弓問天買卦,問此去能否收兵吳會、為父報仇,公瑾攔住我,雲:成事在人不在天!”
“而今伯符已得償當年所願。”
“哎呀呀,時間過得真快,一轉眼你我已相交十年了!”
“所以伯符這次不再問天買卦,而欲仰天悲嘆‘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隙,忽然而已’了麼?”
“你這個家夥,竟是一刻也不想多留我了麼?這麼變著法兒地攆我走!那我走了啊,我走了,我真走了!你見不著我了,你可別後悔!”
“不後悔,許都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