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第2/4頁)
章節報錯
一口氣把一大串的人物關係、相貌、身高還有特徵寫完了之後。張承把手中的稿紙遞給那個人說道:“如何?”
那個人看了看稿紙,撫須而笑:“雖然是稱不上過目不忘,但是也可以稱之為智才之士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張承道:“先生過謙了,先生也早點休息吧!”
商人搓了搓手準備起身離開,張承又說道:“這位先生,您應該非常緊張吧!”
那個人強笑著回過頭說道:“這種見不得人的事情怎麼可能不緊張麼?好比是快刀架在脖子上。”
“一切都是為了中興大明。”張承走向前突然說道。他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會說出這樣的話,只是覺得自己很有必要。
“對,一切都是為了大明,一切都是為了中興大明。”那個商人臉上的緊張之色一下子消失不見,眼睛裡閃過一絲希冀的光明,隨即又暗淡了一些:“可是又有誰能夠記得我們這些微末之人呢?”
張承突然起身說道:“人在做,天在看,總有人記得的。”
第二天,張承來到了指定的地點,同行的還有昨天的那個商人。因為事情並不算太過於緊急,張承一路上和這位商人談一談當地的典故,商人也會不厭其煩為張承進行講述。
“這條路是我小時候就在這裡的,叫做木匠街。距離這裡不遠還有一座橋,叫做鴛鴦橋,我小時候看見河面上有鴛鴦就用石子扔他們,還在上面刻了一個字……”
張承禮貌性地過去看了看,果然一些小孩的塗鴉,那個搓了搓手哈哈大笑,張承也禮貌性地笑了兩句。然後兩個人又撿了幾個石頭準備扔鴛鴦,結果沒發現鴛鴦。
路程再遠也有走完的時候,再說現在的贛州城也並不大,很快到了指定的地點,那個商人深吸一口氣說道:“我們進去吧!”
裡面並不大,幾個人而已,坐著三個人,下面的侍從扯著如同公雞一樣的嗓子說道:“還不快快拜見三位大人!!”
“拜見三位大人!”
“兩位義士快快請起,正直國家多事之秋,怎麼可以如此虧待兩位,快快端上香茗,犒勞兩位義士!”張承忽然覺得這個聲音非常熟悉,卻聽見旁邊的侍衛說道:“是,沈先生。”
張承同商人起來了之後入座,隨後端來了兩杯茶,入口卻是苦澀無比,一位文士說道:“如今國勢艱難,我輩為國朝大臣,亦同是抗清清義士,當以國事為念,不知道監督總理有何指教?還請義士轉述。”
張承喝了一口茶說道:“這個是張總理的筆信,幾位可以一觀。”
看了幾分鐘之後,幾個人眉頭舒展,那位沈姓先生說道:“你做的很好,現在贛州城內防守穩固,我等進行相應的佈防,堅守贛州,若是贛州有失,我等也只能以死謝罪了。兩位風塵僕僕來此,想必也已經有一些疲倦,外頭有兩間寒舍,兩位若是不嫌棄,可以去坐一坐。”
這就是要趕人了。
張承和商人也不含糊,接過張家玉的信就行了一個禮,很快就告辭。
待張承走後,那個沈姓人士說道:“筆跡可有不同?”
另一位義士說道:“此必芷園公的親筆信無疑。”
“好,立刻按照芷園公的命令進行佈防,建奴來勢洶洶,贛州之事重大,必不容有失。”
“是。”
……
……
“越先生,你可看出有什麼異樣?”張承來到了毛舍之後關上門說道。
越夏說道:“應該是那位沈姓先生邊上的幕僚吧!”
“正是。”
“為何?”雖然越夏憑藉自己多年來的行商經驗看出這個傢伙的異樣,但是現在他還不知道怎麼看出來的,她以往張承能夠給出一些答案。
“第一,我給出書信的時候他一直斜著眼睛想要看清信上面的內容,這是一個幕僚應該做的事情麼?”
越夏搖了搖頭。
“第二,我看他在沈公看信的時候,雙手時不時抻自己的衣領,同時後退微微往後退,如此想要做什麼?”
“這也就罷了,也可以理解為擔心國勢,心情急切犯下錯誤,但是他最致命的一點就是,他千不該萬不該給我端來一杯茶!!”
“何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