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那些工匠,張承還是知道的,不過一想到衛匡國在這個時候提出這種問題,出於一種天生的警惕心,張承說道:

“先生不知,我軍中一向唯才是舉,且軍規規定: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幹,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我觀察日久,那些工匠都是一些奸滑投機之輩,如此也就罷了,關鍵是不務正業,平日裡庸庸碌碌,是以讓他們去深入一下基層,明白這軍規的寓意,讓他們也知道,自己口中的糧食多麼來之不易。”

衛匡國也不負他在大明這麼久的居住時間和讀書認字,並沒有氣惱,而是風度翩翩地拱了拱手,平靜地說道:“將軍能夠說出如此的話來,定然是令行禁止的。倒是我曾聽聞,大明開化,四方來夷;浩蕩開志,八面風俗。大明之士,在天子,則死國門;在儲君,則死社稷;在卿相,則死道義;在都府,則死其土;在百里,則死先學;在百姓,則死華夏。【注1】有四賓來服,則大明興;有八方賀,則大明昌。如今我仰慕大明芳華,慕聖人之禮而持弟子之禮拜大明,乃是助大明繁榮昌盛,豈能為此微微之事而至大明微頹?”

張承心裡明白,這天子說的是崇禎皇帝,儲君說的是太子朱慈烺,卿相說的是內閣閣臣,都府說的是三司、指揮使和都督府,百里指的是縣城。

不過這樣就讓張承心裡面就更加疑惑:不過就是幾個工匠罷了,如何能夠與你如此上心?還要把大明的天家、官員和百姓都說進去?當即說道:“獎懲有度,故有威嚴。如今他們犯了錯誤,我卻不懲罰他們,那麼我軍中的將士會如何想?”

衛匡國聽到這話,即使是心裡面再不爽,也只能說道:“將軍治軍有方,嚴於律己,我等佩服。”

“先生過謙了。”張承說道。雖然臉上掛著笑容,但是張承深深地防備他們。畢竟在原時空那一段歷史中,這些傳教士實在是讓張承感覺到噁心。

比如說康麻子時期的間諜傳教士南懷仁,他勾結伊凡四世時期的莫斯科公國,利用清廷對拉丁語的不熟悉,直接出賣當時清廷在遠東的利益,外興安嶺、西伯利亞等遠東一大片的國土直接葬送!

不僅如此,南懷仁還利用康麻子對漢人天生的不信任,瘋狂打壓中國的軍工業,天才發明家戴梓直接被陷害,四十多歲流放遼東,七十多歲才被雍正赦免,那時候的戴梓已經錯過了人生的最好年華,心灰意冷的戴梓最後終於在風雪交加的遼東天地下,孤獨地死了,他用風雪結束了他坎坷的風雪蒼茫的一生。

不過對於這個時代的傳教士,張承瞭解不多。張承知道的只有同徐光啟互為好友的利瑪竇,還有一個湯若望。而根據張承所知道的,所謂的傳教士,並不是傳教,而是讓人信奉基督教。

一邊的約翰不明所以,笑著說道:“親愛的張,我感謝你來到這裡看望我,我也感到非常高興,現在我需要知道的是,你在潮州那邊過的如何了?”

張承感覺到了一股溫暖,他也知道約翰對自己很信任,於是說道:“有勞兄弟掛懷,我在潮州已經無礙,三位相公更是鼎力支援,已經在潮州獲得升遷。”

然後看著約翰的臉,非常真誠地說道:“約翰,我那邊的歐羅巴工匠對我大明並不太熟悉,而且我任命的長官對他們的約束力並不是特別好,時常有一些摩擦產生,如果約翰方便的話,我希望你能夠去管理一下他們。”

約翰對於張承現在說的話非常感激,不過想到自己這邊還有很多的事情,就對著張承說道:“我的朋友,實在是不方便,我這邊還有許許多多的事情沒有完成,這件事情……”

“這件事情自然是可以答應的。”一邊默不作聲的衛匡國突然說道。

“衛先生!!”約翰突然叫了起來,一方面是因為自己能夠同張承一起出去,心裡面高興而叫;而另外一方面則是因為自己可能受到了衛匡國的猜忌而叫——可能是自己和這位參將走得進了一些罷!

“衛先生,此事是斷斷不可的,潮州雖好,可是這廣州才是我們的根!”

“聖人言:君子成人之美,我看你同這位參將交好,也是知道你心嚮往之,如今之事,已經算得上明白,你也是要在大明國常駐的,去外面熟悉一些也是好的。”

張承很快就聽見了這裡面的意思,無非就是防備了自己,看似給了約翰情誼,實際上卻在離間以及同約翰的關係,心下對這個衛匡國也是沒有了一些好感,於是說道:“這件事情還是需要約翰自己來決定的。我們應當需要去尊重約翰自己的意見,不是麼?我聽聞,真主給了每一個人思考的能力,約翰作為主的信徒,也是需要自己去決定自己的事情,而非要去讓別人置喙,如此可好?”

衛匡國心下冰涼一片,他理所當然地認為張承什麼讀不懂,不曾想這張承居然懂基督教教義,心裡面很震驚,但是嘴上說道:“如此當然好。”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最終約翰還是沒有留下,張承對此表示很遺憾,當然了,衛匡國肯定也是遺憾的,他的計劃還沒有著手進行就已經破產。與此同時,張承還向約翰詢問了一些關於火器的東西。約翰已經對以及拒絕張承的好意感到一陣的愧疚,對於這樣的問題自然是無不應允,甚至怕張承心裡面還不痛快,連忙從廣州那邊又送去了一些火炮手。

這些火炮手很早之前就來到大明的。本來的人數應該比較多,但是當時天啟朝徐光啟當內閣次輔的時候,從廣東這邊調了很多名紅夷鐵炮的炮手前往遼東,袁嘟嘟打贏寧錦之戰,徐光啟調去的十一門火炮功不可沒。

後來徐光啟受崇禎皇帝之命仿製紅夷炮,就把一些工匠調到了遼東,隨著後來孔有德禍亂山東,殺害無數百姓之後,毅然決然堅定地叛國投降,給滿清送去了他們最需要的火炮,滿清奴酋皇臺吉歡天喜地,這直接讓滿清的技術跨越了兩個時代,追平了大明的火器水平;後來“勇冠三軍、孝聞九邊”的吳三桂叛國,遼東僅剩的工匠也盡數落入滿清手中。

如今這些剩下的人手送給了張承,張承非常高興,同約翰狠狠地喝了一頓美酒,同時張承還把後世的那種燒烤擺出來,同約翰一邊喝一邊吹牛逼,張承感覺到,自己同約翰的友誼似乎更加深厚了。

張承和約翰吃飽喝足之後就各自回去了,剩下的事情還是在桑浦山。張承一回到桑浦山,就有人送來一封用黃花梨做的匣子。

這個是張承發展的類似於錦衣衛的組織,張承也發現了,現在自己對於這種地下組織的組織有心無力,現在依靠鳳翔樓來進行軍擴張有一些滿了,不過這件事情在之後就會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