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承又一次來到桑浦山軍營。

他經常來到這裡走動,一方面是自己這裡是自己所有的力量,張承不能不慎重,另外一方面就是需要加強自己這邊的權威。

雖然張承信任那些人,但是為了防微杜漸,一些必要的工作還是需要做的。

走在路上,張承看著整齊的青石道路,還有路邊用天然漆書寫的路標,非常感慨。而且張承注意到,上面標註了地方名稱,位置也放在比較顯眼的地方,非常方便。這種東西在後世非常之常見,但是自己怎麼就沒有想到呢?個路標如今已經在整個桑浦山軍營之中鋪開,看著眼前的新氣象,張承對於嶽如昆也就更加滿意。

面前走過來一隊人馬,正是嶽如昆。今日嶽如昆正好做操練之事。作為百總的嶽如昆走在最前面,後面一個是老王,隨後就是小旗、隊正。

張承發現嶽如昆的部隊很特別,別的雖然也都是如這般跑操,但是嶽如昆就能夠訓練出不一樣的感覺。

當初組建這支軍隊的時候,張承就順了老王的意思,讓他進入嶽如昆的麾下任職。嶽如昆看見張承,正想要停下來行軍禮,張承示意他們繼續跑下去。

不一會兒,嶽如昆那邊的跑操就完成了。張承的規定是每次跑操需要進行三個小時,也就是一個半時辰,幸好張承過來的時候已經接近了尾聲,不然張承可夠等的。

“如昆,坐在邊上吧。”張承說道。

嶽如昆自然應允。

“近來我讀兵書,還有許多先帝的塘報,發現了一些很有趣的事情。”張承緩出一口氣,胸口有一些起伏,繼續說道:“凡是大戰,總是大敗或者大勝,卻沒有兩軍相持而全身而退的情況,你以為如何?”

這樣的問題偏向於技術性,張承現在也有考校嶽如昆的意思。對於這個和自己年齡差不多大卻沉穩、果斷、剛毅的將軍,張承能夠給他最大限度的培養,儘可能地把自己後世的一些東西交給他,同時也培養他的全域性觀、天下觀。大明不缺人才,只是缺少這樣培養人才的平臺。

大明養士二百餘年,也只出了一個張居正,千古名相張居正。

嶽如昆說道:“我以為這是因為士氣的緣故,打仗就是一個膽氣,膽氣盛,則勝之,膽氣弱,則敗也。”

“我聽如昆你說膽氣,這一點我是非常贊同的,不知道你以為這膽氣是什麼?”

這個問題有一些偏向戰場之上的見解,雖然說岳如昆參加過一些小規模的戰爭,但是這種東西要麼需要戰場經驗的積累,要麼需要一種敏銳的戰場直覺,如果是後者,那麼嶽如昆之後的成就不可限量,以後收復江南九省一京後,北伐戰爭就可以託付給嶽如昆了。

嶽如昆靜靜地想著,一開始覺得這種東西虛無縹緲,什麼叫做膽氣?庶民一怒謂之膽氣?衝冠一怒謂之膽氣?天子一怒謂之膽氣?

嶽如昆本能地覺得不是。

第一個只是一種爆發,事後肯定後悔得要死,第二種只是一種藉口罷了,無非是自己的利益,第三種不過是權勢的作用而已。

嶽如昆想到了張承平日裡對他們的訓話,沒有什麼特別的言語,只是讓他們吃飽喝足,給他們吃飯,給他們衣服,同時體貼下屬,關心每一個士兵。於是這四百名士兵都對張承感恩戴德,當做在世父母。嶽如昆相信,就算是張承讓他們往前衝,那些人也會去的。

嶽如昆又想起了自己平日裡的那些弟兄,他們都是同自己共同進退,有時候吃飯一起吃,有時候洗澡也在一起,或者他們會說:啥時候老嶽找一個婆娘安家立業啊?咱們這些人好去吃酒去!

嶽如昆心緒又飛到了他們的臉龐上,似乎很久沒有看見過他們的笑容。有些人他在外面見過,幾乎都是愁眉苦臉,很多的人都是少年白頭,二十歲的人活成了四五十歲的模樣。

在這裡似乎他們回到了那個時候,那個在張承後世是上學的年紀。

一時間,嶽如昆似乎明白了所謂的膽氣是什麼了,但是自己的那一張嘴似乎就是說不出來。嶽如昆憋紅了臉,說道:“所謂膽氣,是他們飽滿的臉色,是他們的笑容,是他們抱著自己兒子的快樂,是他們成家立業的歡愉,是他們面對敵人堅守陣地的堅定,是他們面對強敵矢志不渝的決心,為家人謀富貴的堅守,為子孫謀安定的信念,還有為天下而戰的信心。”

張承笑了笑。也不否定,這已經算是比較原始的民族主義啟蒙了,但是這些太過於高大了,那些丘八肯定是不會知道的。

張承想了想,然後說道:“如昆,你說的這些都是對的,但是對於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他們知道這些麼?恐怕也是不見得的。你只需要告訴他們,他們身上揹負著自己的升遷,自己的孩子,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家庭就可以了。”

“我明白了。”嶽如昆說道。

張承又說道:“還有就是,兵膽,什麼叫做兵膽?將為兵之膽!想一想,這些士兵天天與你們一起操練,一起吃飯,甚至有時候還要進入他們的宿舍中視察,勉勵你們,講一講家常話,你們也習慣了聽他們的命令。若是到了戰場上,你們突然見不到自己的上官,膽氣自然就丟了,那麼平日裡的操練就沒有什麼用處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嶽如昆並沒有立刻點了點頭,而是思考了一陣後,發現確實如同張承說的那樣,話糙理不糙。

“然而,戰場上瞬息萬變,尤其是在戰場上的時候,誰能夠保證將官們安然無恙呢?”張承緩了一口氣繼續說道:“所以我想了一個法子,做一個勳章,別在各位軍官身上,即使是一些士兵找不到自己的將官,也知道以及應該聽誰的,不至於亂作一團。”

這個法子就是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