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昆,坐下來。”張承溫言說道。

張承現在透過不斷的打聽,加上還有自己親眼看見的,這個絕對是一個人才,而且是一個非常值得自己去信任的人,忠義無雙,還有能力。

“大人……”

“你我之間不必客氣。之前曾經還有人給我打報告,說你不配當百總,現在看起來,那個人簡直是胡說八道。我聽說你軍中的將士紀律整齊,有這件事情麼?”

嶽如昆心下眼睛裡面已經有了一點溼潤,堅定地看著張承說道:“確實有這件事情。”

“說一說你是如何進行管理的,我也好聽一聽。”張承笑著說道。有道是三人行,必有我師。張承雖然支受過軍訓、參過軍,但是隻是做到過小兵,即使是自己如今做到了參將,也只是運用後世那種體制而已。遇上真正這個時代的人傑,還是需要虛心求教,來讓自己進步的。

“是這樣的,大人。”嶽如昆組織了一下自己的語言,然後用比較正式的語言說道:

“我是這樣做的,嚴格按照大人的操典只是第一步,其他的還是需要更加的規範要求。”

“比如需要門牌號,這樣誰有什麼事情就能夠更快前往;還需要讓他們每一個人都知道自己的代號,我訓練的時候也時不時提起他們的代號,這樣才能夠讓他們不忘記;同時,每個人還需要管理好自己的屋子,屋子裡面的東西必須擺放整齊,床鋪也需要收拾好。

同時還有一些新兵不太認識路,我就讓人修了路,然後做了一些路標,標註哪些地方在哪個方向。”

“不錯。”張承不由得感嘆,嶽如昆確實是一個帥才,學習進度非常快,而且能夠舉一反三,發現營地內部的一些不足,同時張承繼續說道:“我最近打算多多招募一些郎中過來,如昆以為如何?”

“如此自然是好的,這樣也能夠儘快免去一些士兵們的痛苦,不過大人,需要招募有一些真才實學的。”

“哦,如昆可是有什麼建議?”

“戰場之上多有受傷,尤其是肌膚之痛,更是常見。而我大明之郎中,大多是依靠藥劑來治理病患,許多的郎中似乎並不擅長肌膚之痛的治理。”

“如昆,莫要賣關子了,好好與我說一說罷。”張承笑著說道。

“不知道將軍可曾經聽說過喻昌喻嘉言?”

“我曾經聽說過。”張承當然聽說過,作為明末清初三大名醫,喻昌當然是如雷貫耳,不過現在看起來,喻昌還是隱居在江西一帶,具體在那裡,張承卻是不知道的。

“此人多少歲數了?又居住在何處?”

“大人,據我所知,此人現在已經移居到了蘇州府常熟縣,今年已經六十一歲,而且據我所知,還是一個貢生。”嶽如昆老老實實回答。

科道上曾經有言:“三十少明經,五十少進士”,但是那已經是唐朝時候的事情了,大明許多的官員在二三十歲就已經中了進士,比如江左三大家之一的吳偉業便是二十二歲中的進士,尤其是那些名臣,中進士的時間更早,比如楊廷和,張居正,楊一清等,而且他們的名次都非常之高。

張承苦笑著說道:“如今我在嶺南,而這喻嘉言遠在南直隸蘇州府常熟縣,我又如何去邀請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