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湖南事(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人一聽,立刻站起來說道:“正是,閣下可是張參將?”
“正是,不知閣下如何稱呼?”
“在下姓姜,單名一個武。”
張承說道:“好說,您先坐下。我聽說你是做硝石生意的?可是湖南衡州販運過來的?”
“正是。衡州正好有硝石,我聽聞萬督師在贛州同建奴想要決戰,小人雖然只是一個微末之身,也知曉華夷之辯,也有國家大義,豈能夠袖手旁觀?”
“如此忠義之士,我當浮一大白!敬先生一杯!”
“大人,莫要折煞老夫了。”
“無妨無妨,天下忠義為國者,無貴無賤,無長無幼,無老無少,皆是我張某人的朋友,我都坦誠相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將軍高義,不知道將軍來此處可是需要我做一些什麼事情麼?”
“閣下慧眼如炬,今日尋你過來就是我軍中缺少一些硝石,希望能夠從你這裡購買一些,價格好說,只是希望硝石能夠多多益善。”
“將軍來得正是時候,我除了帶一些硝石過來支援萬督師之外,另外也正好帶了一些硝石過來販賣,將軍既然有這樣的意思,那麼賣給將軍也是可以的,定價方面可以給將軍兩停優惠。”
張承一下子站了起來說道:“這如何可以?”
姜武笑了笑說道:“沒什麼不可以的,這硝石本來就是產量比較大。價格便宜,更不用說一般都是超過五停的營收,給將軍降低兩停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問題的。我是一個商人,也還是需要掙點錢,不然家裡人可能沒飯吃。”
“我記得一般商人家中應該有存糧吧?”孫秀才說道。這個話就有點兒像質問了,不過也在情理之中?他們這些讀書人歷來是看不起商人的。所謂“士農工商”不外乎如是。
一邊的姜武說道:“大人明鑑,我家中也沒有什麼人,幾個僕役而已,大部分都用來資助大明官軍,有時候也會給一些流民進行賑濟。某家雖然只是一個商人,民族大義也知道,不然某家也不會以撫州府金溪縣之旌義坊為我榜樣了。”
這個旌義坊是洪熙元年撫州府洪水的時候,當地義商募集錢糧進行賑災,然後被洪熙皇帝表揚,立了這個牌坊,現在還在金溪縣境內。
姜武說出這個話再明白不過了:他雖然只是一介商人,但是他心裡面還是有道義的。並不想晉商、徽商一樣賣國求榮。沒有任何的廉恥。
張承記得,當時國姓爺打南京的時候,徽商嚇得要命,連夜抬著銀子送到兩江總督府,哭著喊著要求兩江總督去剿滅國姓爺,甚至還有一些人毀家去資助兩江總督府,只是請求趕緊把國姓爺打跑。
多麼諷刺,徽商因為淮安府進士葉淇的開中轉折色而興,最後卻成了如此模樣。
張承連忙在一邊打圓場:“如此多謝姜先生了,也感謝姜先生對我們的傾囊相助。我麾下有一三江商社,不知道閣下願意加入麼?”
姜武想了想說道:“不知道將軍這三江商社如何做生意的?”
於是張承就把商社那種分配模式給姜武說了,然後靜靜等待姜武的選擇。
姜武稍微思考了一下就知道了這個制度的好處,這樣能夠很大限度地去發揮很多人的積極性,把所有人都擰成了一個集體,現在只是苗頭還小,可是以後呢?
現在還只是初創時期,之後隨著張承的勢力越來越大,實力越來越大那麼三江商社會越來越強。姜武更有感覺,這個張承絕對是能夠成大事的人,姜武作為一個商人,閱人無數,各種人物都見過,但是如同張承這樣的氣質,姜武是沒有見過的。而且現在只是加入而已,對於自己也並沒有太大的損失,想到這裡,姜武說道:“願意加入三江商業!願為將軍驅馳。”
“不必如此,這是印信,你拿著,以後有什麼事情來到這裡就亮出印信就可以了,會有人幫助你的。”
說了一番事情之後,張承立刻說明了自己軍隊缺馬的情況,正好姜武也在貴州那邊有路子,可以讓水西那邊的馬透過水路運過來。
事情結束之後。幾個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由於張承的勸慰,孫秀才和姜武的也和好了。而且透過交談,孫秀才發現這位姜武不僅僅是儒商,更是踏足多個地方,並且進行了一些考察,兩個人的聊天也越來越多,甚至聊起了天下的局勢,然後罵一罵那些叛國的人,罵得最狠的還是洪承疇。
張承也沒有去打擾他們,讓他們去聊天。自己在偷偷吃菜,不知不覺之間,東坡肘子已經吃了一半,還有一些小菜。
張承看著桌子上的菜。心裡面卻嘀咕:這辣椒什麼時候能找到?沒有辣椒的日子,真的好痛苦!
喜歡伐清1646請大家收藏:()伐清1646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