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將才(第1/2頁)
章節報錯
這一場小小的宴會很快就結束了,李光華把劉春叫過來,把剩下的那塊肉給了劉春,同時說道:“你拿著。”
劉春連連把手擺了擺,堅決不肯接受,李光華板著個臉:“你接不接?”
劉春都快哭了:“我不能接……”
“有什麼不能接的?我知道你是怕那些條例,不過現在不是在軍隊裡面,也沒有任何徇私舞弊。我知道你家的情況,我光棍一條,拿著這個也沒用,你拿著,你家裡的兒子女兒都要吃點兒好的,這點東西讓你家裡過好一點,都吃好點兒。”
“我,我……”
“我什麼我?你還有臉說這個話?平常你都是一個大男子漢,現在這扭扭捏捏作甚?莫要讓我瞧不起你!”
“大人……”劉春一時間感覺心裡面難過得厲害,手裡面的肉彷彿有千斤重。
“拿去吧,別讓你的孩子受苦了,你已經受夠了苦,也應該讓他們享受一些了,知道麼?這個不光光是給你的,也是給你的孩子的,和給他們整點好的,懂了麼?”
劉春只感覺自己的眼睛裡面有什麼東西在打轉,強忍著不讓這東西掉下來。對著李光華說道:“我知道了,家中女兒,兒子。我都會讓他們過得好好的。好好的活,好好的……活!”
“對,好好的活。都好好的活!”
……
……
衛所一般的編制是三個大官,指揮僉事、指揮同知和鎮撫司鎮撫,三個人都是張承的上司,但是這些人張承都沒有去拜見。
須知道,在明末軍事敗壞的時候,這些人都有實際的權力,不管是對於什麼事情,他們都需要所謂的好處才能夠辦理。甚至是新官上任,都需要給他們銀子,不然就不配合,給你使畔子,這大概是每個王朝末期都有的事兒。
張承當然不能做那個特殊的人。
先前執行任務的時候,張家玉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把剩下的一半糧餉送給了張承,現在張承的手裡暫時不缺糧食。
來到了指揮使衙門,張承說有事情稟報,同時暗暗拉了拉門口的小廝的袖子,塞了半兩銀子給他。
小廝臉上燦爛若菊花,飛也似地進去通報,不一會兒就通知可以進去見指揮使大人。張承來到了廳堂之後,堂中正好擺上了一桌酒席。張承愣了愣,之後就給寒暄這些大人們了一陣,雙方的交流非常愉快,然後就是各種商業吹捧,對於這些詞語,張承前世可是駕輕就熟,什麼英明神武、料敵於千里之外之類的,如同不要錢的白開水一樣說出來。
互相吹捧間,一桌酒席很快就吃完。
然後張承拿出了自己準備的禮物,表示這是自己補上的,之前各位大人們誕辰的時候自己沒有來得及補上,現在這是遲來的,希望能夠得到各位大人的原諒。
之前因為張承沒有來表示的時候,他們就想要準備給這個不知道天高地厚的新千戶一個小苦頭,現在看著也已經沒有必要了,雖然晚了一點,但是畢竟禮物也到了嘛!
接過張承送來的禮物,上下四方,袋子也很用心,掂量了一下,感覺還挺重,幾個大官都非常開心,看張承的眼色也更加和善,一邊連連敬酒,一邊說什麼以後張承有什麼事情去找他就可以了。
張承連道不敢麻煩不敢麻煩,隨後又是一頓商業吹捧,幾個大官也不含糊,直接說以後這事兒他們就不管了。只要張承不弄出什麼特別大的麻煩他們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處理好了這裡的事情之後,張承叫過來小廝囑咐了幾句話之後就連連作揖,表示自己還有一點事情需要處理,就不能夠在這裡陪伴各位大人了,幾位也表示理解。待張承離開之後,幾個人來到了裡間,周圍裝潢優美典雅,幾個人坐上了暖黃色的楠木凳子,開啟裡面的銀子,頓時眼睛裡面全是銀色的光輝。
張承準備的禮物也不算太厚重,按照品級劃分。分別給了他們二十兩、十六兩和十四兩白銀,加上一點兒特產,也算是不給他們丟臉。
幾個人低聲說了幾句之後。都覺得張承非常懂得禮儀,能夠敬重長官,孝順長官,肯定也是忠君愛國之人,定然能夠匡扶大明,力挽狂瀾於既倒,扶植大廈之將傾。然後快速把信銀子揣進袖子裡。
幾個人互相裝好了銀子,大踏步走出酒樓,之前那個小廝馬上走了過來說道:“幾位大人留步!之前那位大人交代了一件事,讓我在大人離開前給幾位大人給大人備了一點兒東西。”
就在三個人疑惑之間,小廝拿過來三塊正方形的絲綢,恭恭敬敬地對著三位大官說道:“三位大人,這是那位將軍給大人的手帕,說是給三位大人淨嘴的。”
三個人齊齊一愣,然後笑著接過手帕,說道:“你有心了,這一分銀子賞你了!”說著就甩出一塊銀子,小廝趕緊趴到地上去撿,三位大官並排而出,指揮僉事感嘆道:“這張千戶,真實大將之才也!”另外兩人也撫須說道:“確實是,如此大將之才只是一個千戶,屬實委屈他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幾個人相視而笑,並排離去。
張承接到了一封信,這個是高泰寫來的,信裡面說已經有了一批的火銃送到了,這個火銃來自於湖廣興都留守司。現在那邊因為滿清大兵壓境的原因。很多的匠戶都逃難,一部分往洞庭湖這邊逃難,一部分往廣東這邊。已經有很多的人來到了廣東。
高泰遇見的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部分。
當高泰遇見這群人的時候,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平日裡張承也經常對高泰說起火銃,高泰也就留了一點兒心眼,這次遇見他們,他非常欣喜,自己終於立功了。
確實立功了。
當張承看著這群匠人的時候,不敢相信他們是揹著火銃過來的,很多的人都是衣衫襤褸,甚至還有一些人都手腳殘疾,不過他們很多人的背上都揹著一杆火銃——這個其實是高泰要求的。
當張承看見他們的時候,趕緊親自把一個老農的火銃放下,然後對著他們說道:“你們辛苦了,來到這裡想必也受了很多的苦,大家都去歇息吃飯吧!這樣好好休息一下。”
幾個匠戶連連稱不敢,他們聯想到之前的自己被人在中途假裝給糧食結果拉去築城牆的事兒,就連連表示自己不用了。這個時候一邊的高泰趕緊攔住他們,對著他們說道:“這位公子可是仁義之人。肯定不會為難你們的,他一言九鼎,你們跟了他。肯定不會有什麼委屈。”
匠戶哪裡肯相信,堅決不肯接受——這當然是不可能接受的,要是這事兒是假的,讓他們繼續築城牆,他們能不能活著都是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