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高粱種子(第1/2頁)
章節報錯
a ,最快更新錦繡田園:一品女司農最新章節!
“兩司打架,哼,你年紀不大惹禍的本事倒是不小!”孝和帝冷肅的目光中含著責問。
“皇上,事情的來龍去脈您調查清楚就會知道誰對誰錯,常言說得好‘無農不穩,無糧則亂’,司農官的主要職責就是教授萬民稼穡之事,讓百姓能種出高産的糧食,只有他們吃飽飯皇上的江山才會更穩固,但現在堂堂的司農官卻被派去登記戶籍,既然職不清,責不明,那就一鍋亂燉好了。”羅雲意最後這句話顯得有些任性,聽得孝和帝眉頭一皺。
“照你這樣說,司農司的人去幫戶籍司的忙朕的江山便不穩固了?!”孝和帝故意板著臉說道。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臣就想問一句,皇上將我召進京城究竟是為了什麼?是真的要為大禹朝的百姓尋一個有本事的司農官,還是我羅家血脈的原因讓您不放心?”羅雲意平靜地抬頭看向孝和帝,眼中無一絲懼色。
羅雲意的話讓孝和帝沉默下來,他定定地看向羅雲意,眼神複雜的讓羅雲意也一時猜不透這個古代的帝王此刻在想些什麼。
突然,孝和帝恢複了波瀾不驚的沉靜,厚重的語氣中讓羅雲意聽出了這位帝王些許的無奈:“朕冒著被天下人恥笑也要封你一個小姑娘為司農官,你當是為了什麼?百官若是知道你羅家人的身份,禦史言官怕是每日都吵得朕頭疼,如果不是為了大禹朝的百姓,朕又何必自討苦吃。當年的事朕和老祖宗一樣都是信羅家的,可惜朕現在還找不到證據為羅家翻案,也為朕自己證一個清白。”
當年明王之死,魏太後恨羅林兩家,但同時因為帝王之爭也對孝和帝産生了懷疑,雖然孝和帝和明王都是魏太後的親生子,但天家親情薄,為了坐上帝位,父子反目,兄弟相殘的事情歷朝歷代都是不缺少的。
孝和帝覺得很委屈,但他與魏太後因為明王之死已經有了間隙,母子感情這些年也越發不怎麼好了。
羅雲意自然不知曉孝和帝和魏太後之間的事情,因此對於孝和帝最後那句話的含義她並沒有懂,不過孝和帝的這些話至少讓她明白了眼前的帝王是真心想為百姓們做一些事情的。
“既然如此,那就請皇上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許我司農司以方便,不要讓其他人幹涉司農司接下來要做的事情。”羅雲意直接就提了要求,“另外,東郊皇家田莊不需要臣這樣的司農官,臣想去西郊的皇家田莊,而且請皇上允許臣有權處理田莊內的一切事物,包括拿田莊裡的東西換銀子,當然這些銀子臣會上繳國庫的。”
“好,朕準了!”護住一個司農司,他這個皇帝還是能做到的。
“臣替天下萬民謝過皇上!”羅雲意這次是真心下拜的,不過皇帝究竟能不能做到他現在說的,還需要經過時間的考驗。
“那你說的高産糧食種子是什麼?”說完了兩司打架的事情,接下來孝和帝就問了自己最關心的問題。
“臣說的高産糧食種子是高粱,也就是咱們大禹朝很常見的黍,這種糧食除了可以食用,還可以釀酒、做糖等,改良之後不同品種的高粱産量也略有不同,一般來說,改良一代畝産量能達到千斤左右,高粱葉和杆都可以拿來當飼料喂養家禽家畜,如果是改良成的甜高粱,那麼上面可以結糧食,下面的高粱杆含糖量很高,可以直接用來製作飴糖。現在雖然已經到了六月,但是種高粱還來得及,大概三個月左右便能成熟收割,而且改良後的高粱耐旱澇、耐鹽堿、耐貧瘠、耐嚴寒、耐高溫,還抗倒伏,最重要的是高産,比現在一畝地不足一百斤只能拿來做掃把的黍要強太多了。”羅雲意在西郊皇家田莊的時候就看到有些地方種了一些高粱,不過從王林這個大管事口中得知,這些高粱産量很低,一畝地只有八九十斤,百姓們栽種的高粱産量更低,豐年也只有四五十斤。
回到梁王府之後,羅雲意讓長風給她找了一些高粱種子回來,發現這些種子質量都很差,結果率自然高不了,但她卻可以透過雜交的方式改善本地高粱的品種。
孝和帝已經聽得眼睛發燙,照羅雲意這樣說,只要改良了黍種子,大禹朝的百姓就是災荒之年也不用發愁糧食的問題了,而且畝産千斤,從葉到杆都不浪費,就是讓他把皇宮拆了都種上高粱,他也願意。
“你如何改良?”孝和帝語氣急切地問道。
“透過雜交品種的方式來改良高粱種子,不過臣也需要時間來研究,畢竟臣對京城這邊的天氣、土壤、日照等方面還不太瞭解,要和其他司農官進行探討實驗,時間比較緊,最好盡快弄出兩塊試驗田,著手進行高粱種子的改良。”羅雲意說道。
“那就趕快去做這件事情,朕很希望今年秋季能看到你們司農司改良後的高粱大豐收,其他事情你們司農司就不要管了,除了太後壽誕你必須參加以外,其他的時間你和你的下屬都可自由支配,朕對你們的要求只有一點,那就是無論如何都要把高粱種子改良成功。”孝和帝果決地說道。
“皇上,那要是其他人給臣和司農司搗亂呢?您也知道這京城貴人多,臣不但年紀小,又是初來乍到的,要是不小心得罪了什麼人,或者是別人看臣不順眼,到時候又鬧出不愉快,臣可是受不得委屈的。”羅雲意輕笑道。
“慄公公,把那把潛龍劍取來!”孝和帝臉色鄭重地說道,慄公公一愣,慌忙從禦書房的書架上取下來一個長方形的紅木盒子,恭敬地捧到孝和帝的面前,“羅雲意,朕今日將這把潛龍劍賜給你,此劍一出猶如朕親臨,而且這把劍是先皇最珍愛之物,即便是太後見到它也要行禮的,這是朕對你最大的信任,是朕代大禹朝百姓對你最深的期待和請求,你莫要辜負了朕的一片苦心,朕如今已經沒什麼可賭的了,就用這帝王的名聲再搏上一搏,千萬別讓朕後悔做了這件事。”
這一刻,羅雲意彷彿深切感受到孝和帝是下了多麼大的決心才把這把象徵著無上權力和尊榮的寶劍賜給她,這一刻,羅雲意也恍然明白這位九五之尊的帝王處境比自己想象的更艱難,這一刻,羅雲意也下定決心,她會盡一切努力為大禹朝的百姓改良出更多的高産種子。
“皇上請放心,臣作為司農官知道自己的職責是什麼,絕不會在京城故意惹事的,而且不到真正的危急時刻,臣是不會把潛龍劍拿出來的!”一開始羅雲意是打算低調地呆在京城,後來是打算利用自己的張狂逼皇帝放她回房州,但現在她改變主意了,皇帝既然如此信任她,她沒道理讓他失望,而且這也是梁老王爺最想看到的吧。
羅雲意抱著潛龍劍離開了禦書房,孝和帝坐在龍案之後看著她的背影久久不語,慄公公悄悄走上前為他倒了一杯熱茶,然後小聲問道:“皇上,這樣妥當嗎?”
“有什麼妥當不妥當的,朕總要做些什麼,希望朕這次沒有信錯人!”孝和帝苦笑一聲重重一嘆。
“皇上莫憂心,這羅姑娘怎麼說也是羅家人,骨子裡的忠君愛民之心是變不了的。”慄公公在一旁勸慰道。
孝和帝點點頭,不再說話,也正是因為羅雲意是羅家的後代,所以他才會信任地把潛龍劍賜給她,羅家是不會拿帝王和百姓開玩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