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一章:安家落戶(第2/2頁)
章節報錯
“雲意妹妹,你對那些流民太好了,一個月一兩好銀,這個訊息要是放出去,你修建環城河肯定不會缺人!”羅雲意在荒野流民那裡說的話早就在刻州傳遍了,葉茗辰和葉昱在吳寶的酒肉鋪子大口吃肉大口喝酒的時候,耳朵裡進的都是大家對羅雲意的稱贊之語。
“與人方便自己方便,我這樣做並不僅僅是為了那些流民考慮,修建環城河是一項長期而又浩大的工程,所需石料、人力和糧食等物都要很多,刻州的情況你們多少也瞭解一些,當地人更多是以鑽研技藝為主,我也不希望他們分心做其他的事情,這些流民既然無家可歸,刻州有的是地方給他們安家落戶,這是互惠互利雙贏的好事,既然是好事為什麼不做呢!”
羅雲意已經讓馮伯和孫伯幫忙去找幾個經驗豐富的採石匠,到時候會由這些採石匠教那些流民如何在山中採石頭並打磨成堅硬的石磚、石塊,從而減少流民在採石的過程中遇到的危險和麻煩。
“話是這樣說沒錯,但總不能來一批流民你就收留一批流民吧!”天下流民何其多,而且每年都會有流民的,刻州就是再地方人稀,也會有塞不下的那一天。
“有什麼不可以的,人丁興旺不好嗎!”羅雲意還真有這樣一個打算,刻州人真是太少了,這讓原本大好的土地都荒廢起來了,她要重新規劃刻州的未來。
“你就不怕流民太多會有動亂?”葉昱覺得羅雲意徵調流民做工沒什麼錯,但把流民都安置在刻州,還給他們安家落戶,他有些擔心這些流民會抱成團到時候會不好掌控,畢竟流民多出匪類,每年朝廷都會派出大批兵士鎮壓那些反抗的流民。
“二姐夫,流民之所以成為流民,都是天災人禍逼迫他們為了生存,不得不背井離鄉,逃亡他地,在這之前他們都只是大禹朝最普通的一群百姓,只要給他們一個安穩的家,一個安身立命能生存的地方,他們便從流民又變成了普通的百姓,如果這時候再給他們指一條富足之路,那麼他們就會在這個地方紮根生存,我希望刻州就是這樣一個地方。”羅雲意看著葉昱態度極其認真地說道。
“我覺得雲意妹妹說的沒錯,那些流民現在對雲意妹妹是感恩戴德,在這裡他們很快就會有家有地還有錢賺,怎麼會吃飽了撐的想著去和朝廷作對,看來刻州以後人會越來越多,我是不是得趁現在多買幾處田地鋪子,以後好在刻州也賺個金銀滿缽?!”葉茗辰摸索著自己的下巴很有遠見地說道。
“我覺得你這個想法極好!”葉昱見羅雲意心中自有章程也就不再多說什麼,倒是葉茗辰看似開玩笑的提議引起了他極大的興趣。
“刻州以後絕對會繁榮興盛起來的,而且不會遜於京城、覃州等地,你們倒是真的可以考慮在此地多開荒野多買田鋪。”先見之明可不是什麼人都有的,一個地方越繁榮發達其地價房價肯定會跟著水漲船高,羅雲意對刻州的未來充滿信心,所以她才會對葉昱和葉茗辰這樣說。
“意丫頭,你這樣做很好!”梁老王爺得知羅雲意對那些流民的安排之後,對她說了這樣一句話。
得了稱贊羅雲意自然是高興的,但她自己很清楚,一件事情要想真的做好,開頭很重要,過程更重要,所以接下來的幾天她便親自召見了府城內的大小官員,然後將流民安置一事安排的很是詳盡,包括多少戶編成一個村,然後在何處建村、分地等等,事無巨細,羅雲意都參與其中。
很快,第二批、第三批……流民全都聚在了刻州,依舊是沐力先挑人,剩下的都被羅雲意安置在刻州不同的地方,而這些安置的地方離她規劃的環城河都極近,這將有利於日後運送石磚、石塊到環城河工地。
同時,招收修建環城河工匠的告示也已經在刻州的大街小巷州府縣鎮村落都張貼了出來,很快在百匠工會的號召下,第一批工匠便聚在了刻州府城外的斷崖鎮上。
斷崖鎮在刻州是極為不顯眼的一個小村鎮,整個鎮子加起來還不到三十戶的人家,但這裡卻有刻州最高最險的一座山,那就是斷崖山。
斷崖山一邊是滾滾江水,一邊便是斷崖鎮,羅雲意選擇環城河的起點便是在斷崖山,因為環城河從這裡開頭打通起來會更容易,與其相連的荒野也是最多的,更能巧妙地避開很多山脈,縮短環城河修建的時間。
只不過第一步她要先把斷崖鎮上的百姓給外遷到別處,因為她要修建的這條環城河很寬,斷崖鎮又正好在她規劃的環城河起點處,她擔心鎮上的百姓會不願意,畢竟無論古今被迫外遷都不是一件令人覺得愉快的事情,哪怕賠付的金銀會很高。
令羅雲意沒想到的是,斷崖鎮的百姓非常配合,他們只提出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就是希望羅雲意能把他們招為修建環城河的民工,然後和那些流民一樣,給他們重新安置村落和田地。
“他們這個要求我答應,而且等到環城河建好之後,會在環城河附近蓋建新的斷崖鎮,到時候鎮上依舊有他們的田産和房屋,這次外遷所有的損失他們也會得到相應的補償,另外,這對所有因這次修建環城河而外遷的人都適用,具體的標準我也會公告出來的。”羅雲意不希望發生現代那種強拆、暴拆的場面,所以這次她會制定非常嚴苛的規則,一旦有人尤其是官員違反這些規則,定會嚴懲不貸。
新的刻州知府和在場的一些官員聽到羅雲意這個封主發話,並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他們雖隸屬朝廷,但刻州是羅雲意的封地,在這裡他們要聽的是羅雲意這個封主的話。
新的公告一在刻州出現,不止整個刻州沸騰起來,就是其他地方也都因為刻州一個又一個新的公告變得熱鬧和議論紛紛起來,皇宮之中更是如此。
“皇上,梁王妃這樣做怕是有些不妥!”朝殿之上,吏部尚書劉金忠站出來對坐在龍椅之上的孝和帝說道。
“哦——愛卿覺得哪裡不妥?”孝和帝眯了一下眼睛看向了劉金忠。
“微臣以為,梁王妃這樣做有蠱惑民心、加重國庫負擔之嫌,而且隨意更改朝廷法度,這也不合規矩。”劉金忠說完抬頭瞧瞧看了一眼孝和帝。
如今羅雲意已經不是戶部尚書,梁王廢了,老梁王年邁,但梁王府還是很有實力的,他曾經在齊王一事上得罪過太子,現在他很不希望太子成為下一任的國君,而梁王府卻是太子的左膀右臂,無論如何都是要斬去的。
“劉大人,這話說的未免偏頗,梁王妃是刻州封主,她修建環城河是為了刻州百姓,她收留那些無家可歸的流民,是為了給他們一條生存之路,為百姓謀福祉怎麼能說是蠱惑民心,至於你說的加重國庫負擔,那就更是一個笑話了,梁王妃早就上了摺子,刻州自給自足,不會要國庫一文錢。作為封主,她對自己的封地還有封地上的官員有管轄權,只要不造反,她便可以更改封地的法度,你是吏部尚書,難道這一點兒也不清楚嗎!”丞相韓信祖冷冷地看了一眼劉金忠。